白蔻
《中华本草》:白蔻
拼音注音
Bái Kòu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滑叶山姜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IpiniatonkinensisGagnep.采收和储藏:果实将熟时采收,烘干或阴干。
原形态
滑叶山姜,多年生直立草本。茎较粗壮。叶柄长3-6cm;叶舌长1.5-2cm,钝,革质;叶鞘具条纹;叶片线状被针形,长达60cm,宽约7c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,革质,上下两面均无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直立,长40-50cm,宽约4cm,下部无毛,上部密被长柔毛;花3-5朵聚生,花梗极短;苞片卵形,花时脱落,长约1.5cm;小苞片与苞片相似,惟较小;花萼近钟状,长9-10mm,无端不规则齿裂,一侧开裂至中部;花冠管长7-8mm,裂片长圆形,长1.5-1.8cm,内凹,背面被柔毛,后方的一枚先端有小尖头,下部具缘毛;唇瓣卵形或圆形,长1.4cm,宽l-1.2cm,先端微凹,基部略收缩;侧生退化雄蕊线形,极短,花丝长4-5mm,花药长6mm;子房球形,被绢质长柔毛。花期2-3月,果期4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、路边和草丛等潮湿之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蒴果呈长椭圆形,长1.2-1.6cm,表面光滑,黄棕色,去果皮后三室,每室有种子4-8粒,内果皮与假种皮紧密包裹着种子团,不易分开;种子呈不规则的多面体,直径约6mm,背部隆起,并有一浅沟,种子表面谈棕色,有纵纹。假种皮白色。气微,味辛、苦。[br]显微鉴别:果皮横切面:外果皮为1列方形细胞组成。中果皮中石细胞带为1列细胞组成,石细胞径向延长,壁不甚厚,纹孔,孔沟明显、其中散在维管柬。薄壁细胞含有大量小分晶或不定形结晶。假种皮较厚,由数层细胞组成,最外层细胞长条形,两端钝圆。可见草酸钙簇晶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功能主治
行气开胃。主胃脘疼痛;消化不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千金子
- 裂果卫矛
- 落葵子
- 接骨木叶
- 狗尾草
- 脆骨风
- 戟叶瓦韦
- 娑罗子
- 驴乳
- 地钱
- 柠条子
- 大羊角瓢
- 蜘蛛抱蛋
- 杏仁
- 牛肝
- 裂蹄
- 翅茎蜂斗草
- 粗毛鳞盖蕨
- 桑椹酒
- 僵蚕
- 水曲柳
- 山崩砂
- 山漆树
- 白蔹
- 鹅肉
- 粗皮松萝
- 矮脚苦蒿
- 水榕木根
- 金花茶花
- 梨枝
- 鹤虱风
- 杧果叶
- 小山豆根
- 豪猪千
- 鸡骨菜
- 鲳鱼
- 铺地草
- 木竹子油
- 挪挪果
- 木半夏根
- 大夜关门根
- 水老虎
- 黄山鳞毛蕨根
- 羊外肾
- 榄仁树子
- 黄蓬花
- 百灵草
- 苦葛根
- 淡竹根
- 薏苡根
- 毛杨梅皮
- 合萌
- 山荸荠
- 蔓胡颓子叶
- 追风伞
- 越橘
- 獭肝
- 毛青杠
- 邪蒿
- 红花苗
- 刺楸茎
- 羊奶子
- 藤子甘草
- 橘叶巴戟
- 壶卢子
- 喜树
- 狗筋蔓
- 莱菔子
- 毛果小甘菊
- 田基黄
- 树甘草
- 百草霜
- 岩檀香
- 茉莉根
- 偷筋草
- 厚叶素馨
- 芡实叶
- 红升丹
- 广石豆兰
- 小苦参
- 狗胆
- 柳叶菜根
- 蒲葵
- 桑蠹虫
- 蕨菜
- 黄瓜
- 全叶青兰
- 鲎壳
- 玉屑
- 对虾
- 白花猪母菜
- 丁癸草
- 藤壶
- 猫眼睛
- 红母猪藤
- 全叶山芹
- 毛排钱草
- 蓝玉簪龙胆
- 白绿叶果实
- 大黑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