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白草
《中华本草》:地白草
拼音注音
Dì Bái Cǎo
别名
七星莲、天芥菜草、白菜仔、鸡疴粘草、黄瓜草、白地黄瓜、狗儿草、黄瓜菜、细通草、毛毛藤、黄瓜香、野白菜、冷毒草、匍伏堇、小黄瓜香、提脓草、地白菜、王瓜香、银茶匙、石菜、雪里青、抽脓拔、茶匙黄
英文名
all-grass of Climbing Violet
出处
出自《天宝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堇菜科植物匍伏堇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ola diffusa Ging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挖取全草,洗 净,除去杂质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。全株被糙或白色柔毛,或近无毛,花期片出地上匍匐枝。匍匐先端具莲座状叶丛,通常生不定根。根茎短,具多条白色细根及纤维状根。基生叶多数,丛生呈莲座状,或于匍匐枝上互生;叶柄长2-4.5cm,具明显的翅;托叶线状披针形,2/3离生,边缘具长齿;叶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,长1.5-3.5cm,宽1-2cm,先端钝或稍尖,基部楔形或截形,两面散生白色柔毛,边缘具钝齿及缘毛。花较小,炎紫色或浅黄色,具长梗,生于基部叶或匍匐枝叶丛的叶腋间,花梗纤细,中部有1对线形小苞片;萼片5,边缘具折色,基部附属物短;花瓣5,长椭圆状倒卵形;矩极短,长1.5mm。蒴果长圆形,直径3mm,长约1cm,无毛。花期3-5月,果期5-8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、阴凉的温润环境。生长适温25-28℃,在半荫蔽的凉爽而潮湿的地方生长茂盛。以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壤栽培为宜。[br]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。春季于3-4月播种。直播,按行距25cm开沟,深10cm,用草木灰与种子拌匀后撒播入沟内,覆盖细土1cm,浇水保湿,每1hm2用种子7.5hg。[br]田间管理 幼苗高约4cm时间苗,每隔7cm左右留苗1株,并松土、追施稀薄人粪尿1次。以后6、8月各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1次,每次追肥后进行培土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长在路边及较湿润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福建、台湾、浙江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团,并有数条短的葡萄茎。根圆锥形。湿润展开后,叶基生,卵形,叶端稍尖,边缘有细锯齿,基部下延于叶柄,表面有毛茸。花茎较叶柄长,具毛茸,花淡棕紫或黄白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寒
归经
归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散阏消肿;止咳。主疮疡肿毒;眼结膜炎;肺热咳嗽;百日咳;黄疸型肝炎;带状疱疹;水火烫伤;跌打损伤;骨折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30-6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红白痢。2.《天宝本草》:化痰。治风寒咳嗽,周身骨节疼痛。3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除热解毒,利尿渗湿。4.《四川中药志》:除风清热,治小儿发热咳嗽,疯狗咬伤,刀伤及疮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地白草
拼音注音
Dì Bái Cǎo
别名
七星莲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天芥菜草、白菜仔、鸡疴粘草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黄瓜草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白地黄瓜、狗儿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黄瓜菜、细通草、毛毛藤、黄瓜香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野白菜(《贵州草药》),冷毒草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开宝本草》
来源
为茧菜科植物匍伏堇的全草。3~4月或9~10月采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常具白色柔毛。匍茎由基部叶丛中抽出,随处生根,并发新叶。叶丛生,圆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2~7厘米,宽1.5~3厘米,边缘具圆锯齿。先端圆钝,基部窄楔形,很少呈心脏形,两面散生白色柔毛;叶柄扁平,长1.5~6厘米,两侧具窄翅和白毛;托叶离生,线状披针形,边缘具长齿。花淡紫色或白色,花梗长5~9厘米,中部有线状苞片2枚,中部以上近于无毛,中部以下散生长白毛;萼片5,披针形,边缘具白毛,基部延长成附属物;花瓣5,长椭圆状倒卵形,下面一瓣有距,蒴果长椭圆形,长约5毫米,无毛。花期4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在路边及较湿润地。分布华东、华南及西南各地。
性味
苦,寒。
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微苦甘,平。’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淡,无毒。"
③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微苦,寒。"
功能主治
祛风,清热,利尿,解毒。治风热咳嗽,痢疾,淋浊,痈肿疮毒,眼睑炎,烫伤。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治红白痢。"
②《天宝本草》:"化痰。治风寒咳嗽,周身骨节疼痛。"
③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除热解毒,利尿渗湿。"
④《四川中药志》:"除风清热。治小儿发热咳嗽,疯狗咬伤,刀伤及疮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。外用:捣敢。
复方
①治淋浊:鲜白地黄瓜八钱至一两。和水煎成半碗,饭前服,日服二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②治疔疮,背痈,眼红赤肿(热火所致):鲜白地黄瓜一握,用冷开水洗净,和冬蜜捣烂后贴患处,日换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③治眼睑炎:鲜冷毒草一两,煎服;或同鸡蛋一至二个煮食,一天一次。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④治刀伤及打伤:白地黄瓜、柏树尖、牛筋条尖。共和生捣,敷患处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⑤治蛇咬伤:鲜白地黄瓜一握,洗净,和雄黄一钱。共捣烂,贴患处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⑥治烫伤:匍伏堇、连钱草,共捣烂加鸡蛋清调敷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松子仁
- 楤木
- 楤木花
- 树葫芦
- 松树皮
- 莱菔子
- 母猪半夏
- 木蝴蝶
- 松笔头
- 树锦鸡儿
- 松香
- 鹅首马先蒿
- 浮小麦
- 搬倒甑
- 诃子叶
- 胡麻花
- 胡芦巴
- 还魂草
- 荷包牡丹根
- 山莓
- 千斤拔
- 密纹薄芝
- 毛脉南蛇藤
- 地梅子
- 宁波溲疏
- 菱蒂
- 催吐白薇
- 昙花
- 大叶刺篱木叶
- 对叶林根
- 铁马鞭
- 黄根
- 山药藤
- 南天竹
- 银牙莲
- 芜菁子
- 亮叶冬青
- 虎耳草
- 苦果
- 江珧柱
- 散瘀草
- 白车轴草
- 虫蚁菜
- 护心草
- 水冬瓜叶
- 莽草根
- 黄花地锦苗
- 水仙
- 银南星
- 小悬钩子
- 毛花洋地黄
- 山葛薯
- 白鸡肫
- 瓠子子
- 豚卵
- 假山皮条
- 滇缅古柯
- 牧马豆
- 白花杆
- 匙叶黄杨
- 密陀僧
- 石青菜
- 海鳝
- 刺藦苓草
- 中华石龙尾
- 满天飞
- 川明参
- 狗肝菜
- 老鸦花藤
- 将军树
- 苦地丁
- 蕨
- 鸊鷉
- 狗核树
- 九龙藤
- 三消草
- 吐烟花
- 石瓜子莲
- 红果参
- 鹿仙草
- 鬣羚角
- 对叉疔药
- 蛇接骨
- 猪肚
- 建兰根
- 海蛤壳
- 苦草
- 南天竹根
- 空柄假牛肝
- 冰草白穗
- 香椿子
- 味牛膝
- 太平莓
- 黄土
- 羚羊角
- 杉木油
- 钻石风
- 中华绣线梅
- 蜜蜡
- 芡实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