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宵草
《*辞典》:待宵草
拼音注音
Dài Xiāo Cǎo
别名
香待霄草、夜来香、月下香、月见草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
出处
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
来源
为柳叶菜科植物待宵草的根。夏、秋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主根发达,木质化。茎直立,高达1米,单一或稀于基部分枝,疏生白色短毛。基生叶丛生,具柄;茎生叶互生,具短柄或无柄,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基部狭楔形,先端渐尖,两面均生白色短毛,叶脉及边缘并有长柔毛,边缘有不整齐疏锯齿。花两性,单生于枝端叶腋,鲜黄色,无梗,夜间开放;萼管长约4厘米,裂片4,披针形,开花时常两片相联,反卷;花瓣4,倒卵形或倒心形;雄蕊8;子房下位,4室,柱头4裂。蒴果长圆柱形,略呈4棱,长2~3厘米,被白色短柔毛。种子棕色,为不规则三角形。花期7~9月。果期8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向阳的山脚下、荒地、草地、干燥的山坡、路旁。东北和山东、江苏、四川等地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花含挥发油。
功能主治
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:"根为解热药。治感冒、喉炎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关白附子
- 红楠
- 血当归
- 莿(木冬)
- 黄杨木叶
- 黄藤叶
- 丁香树皮
- 荷叶金钱
- 制何首乌
- 小豆柴
- 红小麻
- 黄荆沥
- 黄缅桂果
- 红叶甘橿
- 黄花獐牙菜
- 挂兰
- 鹤草芽
- 光叶水苏
- 罗伞树
- 水线草
- 红土子皮
- 狗乳汁
- 根辣
- 西藏凹乳芹根
- 黑蒴
- 广东升麻
- 黄牛茶
- 石龙芮子
- 毛叶三条筋
- 淡竹壳
- 糙苏
- 对叉疔药
- 小白棉
- 禾叶毛兰
- 黄皮叶
- 小雪人参
- 滑叶木通
- 豨莶果
- 了哥王
- 独脚柑
- 厚叶旋蒴苣苔
- 大靛根
- 水将军
- 狸骨
- 干旱毛蕨
- 对对参
- 水苦荬根
- 带鱼
- 沙参
- 黄花紫丹参
- 黄芪
- 黄心果
- 毛风藤
- 滚山虫
- 光慈姑
- 声色草
- 凤尾贯众
- 四楞通
- 绿百合
- 观音苋根
- 禾虫
- 乌鱼蛋
- 大麻药
- 黄花虱麻头
- 尖顶地星
- 水凤仙
- 桂花露
- 六月雪
- 石榴皮
- 徐长卿
- 凤眼兰
- 黑石耳
- 流苏子根
- 大麦苗
- 鼠妇画眉草
- 大麦泡
- 山马豆根
- 小距紫堇
- 蕨萁
- 古柯
- 水蜈蚣
- 子楝树根
- 水流豆
- 莲子心
- 拐棍竹
- 毛枝鱼藤
- 单条草
- 罂粟壳
- 构树
- 敦盛草
- 黄寿丹
- 水牛角浓缩粉
- 黄土
- 巴茅果
- 残槁蔃
- 全叶山芹
- 还阳草根
- 干地黄
- 黄花岩松
- 黄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