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宵草
《*辞典》:待宵草
拼音注音
Dài Xiāo Cǎo
别名
香待霄草、夜来香、月下香、月见草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
出处
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
来源
为柳叶菜科植物待宵草的根。夏、秋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主根发达,木质化。茎直立,高达1米,单一或稀于基部分枝,疏生白色短毛。基生叶丛生,具柄;茎生叶互生,具短柄或无柄,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基部狭楔形,先端渐尖,两面均生白色短毛,叶脉及边缘并有长柔毛,边缘有不整齐疏锯齿。花两性,单生于枝端叶腋,鲜黄色,无梗,夜间开放;萼管长约4厘米,裂片4,披针形,开花时常两片相联,反卷;花瓣4,倒卵形或倒心形;雄蕊8;子房下位,4室,柱头4裂。蒴果长圆柱形,略呈4棱,长2~3厘米,被白色短柔毛。种子棕色,为不规则三角形。花期7~9月。果期8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向阳的山脚下、荒地、草地、干燥的山坡、路旁。东北和山东、江苏、四川等地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花含挥发油。
功能主治
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:"根为解热药。治感冒、喉炎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瓜藤
- 小叶榕
- 天胡荽
- 虎骨胶
- 山壳骨
- 蚕茧草
- 小悬钩子
- 对对参
- 海决明
- 东北鼢鼠
- 大叶樟
- 黄斑龙胆
- 红背马蓝
- 密马
- 甜瓜皮
- 莼
- 鹿皮
- 异叶米口袋
- 向天蜈蚣
- 棱萼母草
- 华山参
- 大桫椤
- 堵喇
- 茅香根
- 小叶鼠李
- 蔓胡颓子根
- 黄耆茎叶
- 鳞花草
- 小六月寒
- 冷地卫矛
- 冠果草
- 虾蟆胆
- 血参
- 柳叶菜
- 绵毛马兜铃
- 秦皮
- 黄杨木
- 少花柏拉木
- 大头茶果
- 狼牙委陵菜
- 红毛草
- 打虫果
- 卫矛
- 山吴萸果
- 射鸡尾
- 四照花
- 东北延胡索
- 甘肃棘豆
- 黄稔根
- 小果野葡萄
- 西藏野花椒
- 水枇杷叶
- 树头芭蕉
- 小花鸢尾
- 蔛草
- 山稗子
- 对叉疔药
- 多枝婆婆纳
- 海红豆
- 水蜈蚣
- 犀牛皮
- 大黄连刺
- 谷皮藤
- 曼陀茄根
- 大黄树
- 燕窠土
- 梅露
- 石刁柏
- 牡荆
- 天葵
- 小肺筋草
- 凌霄花
- 野山芝麻
- 云南铁角蕨
- 甜草
- 荔枝叶
- 毛脉南蛇藤
- 小血藤
- 罗勒子
- 青鱼枕
- 爬树龙
- 红花寄生
- 蕲蛇
- 红莲子草
- 荷莲豆草
- 山黄杨子
- 兔脑
- 血桐
- 冷蕨子草
- 树头菜根
- 鞑新菊
- 小二仙草
- 大阳关
- 显脉香茶菜
- 涩草
- 马鬃参
- 铅
- 海鹞鱼肝
- 罗汉果根
- 墙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