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毛草
《中华本草》:香毛草
拼音注音
Xiānɡ Máo Cǎo
别名
香草仔、小香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败酱科植物小缬草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aleriana tangutica Batal.采收和储藏:7-9月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小缬草 多年生细弱小草本,高10-15(-20)cm。全株无毛。根状茎稍呈圆柱形,斜升,有强裂得气,顶端包有膜质纤维状老叶鞘。基生叶柄长达5cm;叶心状宽卵形或长方状卵形,长1-4cm,宽约1cm,全缘或大头羽裂,顶裂片圆或椭圆形,长、宽约1cm,全缘,两缘;茎上部叶羽状3-7深裂,裂片线状披针形,全缘。半于形的聚伞花序顶生,直径1-2cm;小苞片披针形,边缘膜质;花萼肉卷,花白色或有时粉红色;花冠细筒状漏斗形,长5-6mm,花冠5裂,裂片倒卵形;雄蕊3,稍伸出;雌雄蕊近等长,均伸出花冠之外;子房下位,椭圆形。瘦果先端有羽状冠毛。花期6-7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-3600m的山沟或潮湿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,生多数细根,根直径不足1mm,表面棕黄色,具纵皱缩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3-5全裂,顶端叶片较大,先端微凹,全缘,侧裂片较小,疏离;叶片薄而脆。聚伞花序顶生,花白色或棕黄色。瘦果长圆形,扁平。气芳香,味微苦。[br]以叶多、色绿、根粗壮、色黄、香气浓者为佳。
性味
味甘;微辛;性平
功能主治
止咳;止血;散瘀;止痛。主咳嗽;咳血;吐血;衄血;崩漏下血;风湿痹痛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-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杂蘑
- 可爱花
- 大将军
- 光叶水苏
- 鸥
- 鸦片
- 千里马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野丹参
- 雷公藤
- 爬树龙
- 云南风车子
- 粘人花
- 赤茯苓
- 铁扇子
- 蛮刀背
- 羊齿天冬
- 松木皮
- 黑种草子
- 八角莲
- 珍珠伞
- 山柑算盘子
- 野柿花
- 黄唇鱼心
- 黄荆子
- 蓬子菜
- 巴豆油
- 三七
- 紫三角
- 柚皮
- 豆黄
- 野木鱼
- 蟑螂
- 水底龙
- 膜蕨囊瓣芹
- 红葱
- 蕨
- 野山楂
- 芦子兰
- 杨梅根
- 玉带根
- 黄皮叶
- 瑞香根
- 网脉山龙眼
- 血人参
- 李根皮
- 粽粑叶
- 红石耳
- 广东升麻
- 鼻烟
- 赤车使者根
- 长叶紫珠
- 小寸金黄
- 决明子
- 花椒簕
- 肺心草
- 石笔海胆
- 凤仙
- 芭茅果
- 猬肉
- 凤眼草
- 使君子根
- 金雀儿
- 栾樨
- 茳芒决明
- 苦草
- 山红稗
- 八目鳗
- 枇杷花
- 蝉翼藤
- 青丝龙
- 土贝母
- 广玉兰
- 玉米油
- 马骨
- 啄木鸟
- 魿鱼
- 旋花
- 有柄石韦
- 柚叶
- 鸦胆子
- 羊胲子
- 野火绳
- 细叶乌蔹莓
- 土荆皮
- 冬葵子
- 小红柳根
- 樟树叶
- 野山蚂蟥
- 茄子
- 古钩藤
- 紫藤根
- 大花素馨花
- 雪乌
- 祖师麻
- 赤甲红
- 椰子浆
- 山荆子
- 椒蒿
- 雉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