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油
《中华本草》:玉米油
拼音注音
Yù Mǐ Yóu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经榨取而得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ea mays L.采收和储藏:种子成熟时采集,晒干,榨取油。
原形态
玉蜀黍,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。秆粗壮,直立,高1-4m,通常不分枝,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。叶片宽大,线状披针形,边缘呈波状皱折,具强壮之中脉。在秆顶着生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;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状,每节有2雄小穗,1无柄,1有短柄;每1雄小穗含2小花,颖片膜质,先端尖;外稃及内稃均透明膜质;在叶腋内抽出圆柱状的雌花序,雌花序外包有多数鞘状苞片,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,颖片宽阔,先端圆形或微凹,外稃膜质透明。花、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广泛栽培。
化学成分
玉米油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,其脂肪酸组成因品种不同而差异较大,通常的组成为:棕榈酸(palmitic acid)8%-12%,硬脂酸(stearic acid)2%-5%,油酸(pleic acid)19%-49%,亚油酸(lindeic acid)36%-64%。油中非皂化部分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豆甾醇(stigmasterol),菜油甾醇(campesterol),去氢菜油甾醇(dehydrompesterol)。还含阿魏酸二氢β-谷甾醇酯( dihydro-β-sitosteryl ferulate)。
功能主治
降压;降血脂。主高血压病;高血脂;动脉硬化;冠心病
用法用量
内服: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荔枝草
- 鹭鸶兰
- 澜沧扁担杆
- 金不换
- 空柄假牛肝
- 水麻tiao
- 黄花铁线莲
- 石彭子
- 美人蕉
- 树腰子
- 铅丹
- 柳絮
- 蜥蜴
- 石青菜
- 葛藟根
- 干漆
- 蜣螂
- 木兰皮
- 野漆树根
- 牛筋草
- 建兰根
- 古钮菜
- 鸡血七
- 南天竹根
- 秋子梨
- 石芥菜
- 山羊肝
- 白龙穿彩
- 虫牙药
- 石瓜子莲
- 篦子三尖杉
- 高粱泡
- 红土子
- 粳谷奴
- 牛胞衣
- 东北羊角芹
- 芥菜
- 小叶金老梅
- 血党
- 龙牙楤木
- 樱额
- 石山花椒
- 狸骨
- 香堇菜
- 龙头节肢蕨
- 白果叶
- 金腰箭
- 盐麸树白皮
- 功劳叶
- 凤仙透骨草
- 五叶壁藤
- 神仙掌花
- 岩泽兰
- 野前胡
- 黄瓜根
- 枸骨叶
- 山稔叶
- 菟葵
- 小叶薄荷
- 山丹花
- 藤槐
- 飞天蠄蟧
- 南木香
- 刺莓果根
- 台湾泡桐叶
- 九牯牛
- 南瓜瓤
- 瓜蒌子
- 黄花补血草
- 勒马回
- 枫寄生
- 蓝布正
- 茱苓草
- 泥胡菜
- 瞿麦
- 挪挪果
- 蒲公英
- 单根木
- 红鬼笔
- 帽兰
- 猫爪子
- 骆驼蹄瓣
- 鼠妇
- 地灵根
- 滑石粉
- 乌蔹莓
- 接筋草
- 大皂角
- 将军树
- 异木患
- 枫香树根
- 刷把草
- 四大天王
- 椒蒿
- 石灰华
- 使君子根
- 老鼠耳
- 狗核树
- 曼陀罗子
- 蝙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