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油
《中华本草》:玉米油
拼音注音
Yù Mǐ Yóu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经榨取而得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ea mays L.采收和储藏:种子成熟时采集,晒干,榨取油。
原形态
玉蜀黍,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。秆粗壮,直立,高1-4m,通常不分枝,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。叶片宽大,线状披针形,边缘呈波状皱折,具强壮之中脉。在秆顶着生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;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状,每节有2雄小穗,1无柄,1有短柄;每1雄小穗含2小花,颖片膜质,先端尖;外稃及内稃均透明膜质;在叶腋内抽出圆柱状的雌花序,雌花序外包有多数鞘状苞片,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,颖片宽阔,先端圆形或微凹,外稃膜质透明。花、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广泛栽培。
化学成分
玉米油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,其脂肪酸组成因品种不同而差异较大,通常的组成为:棕榈酸(palmitic acid)8%-12%,硬脂酸(stearic acid)2%-5%,油酸(pleic acid)19%-49%,亚油酸(lindeic acid)36%-64%。油中非皂化部分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豆甾醇(stigmasterol),菜油甾醇(campesterol),去氢菜油甾醇(dehydrompesterol)。还含阿魏酸二氢β-谷甾醇酯( dihydro-β-sitosteryl ferulate)。
功能主治
降压;降血脂。主高血压病;高血脂;动脉硬化;冠心病
用法用量
内服: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粽粑叶
- 披散糖荠
- 钝齿铃子香
- 煨姜
- 川鄂山茱萸
- 小寸金黄
- 鹅骨梢
- 大巢菜
- 橘络
- 玉簪花
- 山红稗
- 碱地马蔺
- 野柿花
- 红橡木子
- 香毛草
- 杂蘑
- 可爱花
- 大将军
- 光叶水苏
- 鸥
- 鸦片
- 千里马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野丹参
- 雷公藤
- 爬树龙
- 云南风车子
- 粘人花
- 赤茯苓
- 铁扇子
- 蛮刀背
- 羊齿天冬
- 松木皮
- 黑种草子
- 八角莲
- 珍珠伞
- 山柑算盘子
- 黄唇鱼心
- 黄荆子
- 蓬子菜
- 巴豆油
- 三七
- 紫三角
- 柚皮
- 豆黄
- 野木鱼
- 蟑螂
- 水底龙
- 膜蕨囊瓣芹
- 红葱
- 蕨
- 野山楂
- 芦子兰
- 杨梅根
- 玉带根
- 黄皮叶
- 瑞香根
- 网脉山龙眼
- 血人参
- 李根皮
- 红石耳
- 广东升麻
- 鼻烟
- 赤车使者根
- 长叶紫珠
- 决明子
- 花椒簕
- 肺心草
- 石笔海胆
- 凤仙
- 芭茅果
- 猬肉
- 凤眼草
- 使君子根
- 金雀儿
- 栾樨
- 茳芒决明
- 苦草
- 八目鳗
- 枇杷花
- 蝉翼藤
- 青丝龙
- 土贝母
- 广玉兰
- 玉米油
- 马骨
- 啄木鸟
- 魿鱼
- 旋花
- 有柄石韦
- 柚叶
- 鸦胆子
- 羊胲子
- 野火绳
- 细叶乌蔹莓
- 土荆皮
- 冬葵子
- 小红柳根
- 樟树叶
- 野山蚂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