魿鱼
《中华本草》:魿鱼
拼音注音
Línɡ Yú
别名
雪魿、土魿鱼、魿公
英文名
Mud carp
出处
出自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。《粤语》:魿鱼,广人池塘多畜之。以鱼秧长成,与卿住相反,卿性沉,长潜水中,魿性浮,长跃水上。卿食之可以实肠,魿食之可以行气,卿守而魿行,性各不同如此。其物以冬而肥,故名。喜泳浮波上,得奔流则跳跃寻丈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鲮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rrhina molitorella (cuviee et Valenciennes)采收和储藏:每年除生殖季节外均可捕捞,捕得后,去鳞、鳃、内脏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鲮,体梭形,侧扁,腹部圆,无腹棱。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。头短,吻圆钝,吻长略大于眼径。眼侧位,眼间宽,口下位,较小,弧形,上下颌角质化。须2对,吻须较粗壮,颌须较小。上颌之外有上唇和吻皮,上唇边缘呈细波状,唇后沟中断。下颌外有下唇,唇边缘有多数乳 头状突起。下咽齿3行。鳞中等大,侧线鳞38(7-85-6-V)42。背鳍4,12-13,无硬刺,其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,大于至吻端的距离。臀鳍3,5。尾鳍深分叉,体上部深灰色,腹部银白,在体侧胸鳍基部之后上方有8-9个鳞片的基部为黑色,聚在一起成为1个长菱形斑块。幼鱼尾鳍基部有一黑色斑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多活动于水的中下层,特别是南方水温较高的水体内。以植物为主要食料。资源分布:我国珠江水系、海南、台湾、韩江、闽江、澜沧江及元江均有分布。
化学成分
含脂肪1.5%,二十碳五烯酸(eicosapentaenoic acid),二十二碳六烯酸(docosahexaenoic acid)计7.9%/
性味
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利水除湿。主膀胱结;水臌;黄疸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。
各家论述
1. 姚可成《食物木草》:主滑利肌肉,通小便。治膀胱结热,黄疸,水鼓。2.《纲目拾遗》:健筋骨,活血行气,逐水利湿。3.《本草求原》:补中开胃,益气血,功近鲫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老虎耳根
- 老鸦糊
- 老鸦胆根
- 荔枝根
- 蜡梅花
- 密花角蒿
- 密褶红菇
- 辣椒头
- 辽东栎皮
- 镰萼虾脊兰
- 雷公七
- 老虎泡
- 老蜗生
- 老鼠瓜
- 老鼠簕
- 肋柱花
- 荔枝草
- 莲雾根
- 蓝布正
- 辽东栎
- 酪
- 骆驼蹄瓣
- 骆驼蹄草
- 老鼠脚迹
- 莱菔叶
- 莲花
- 蒌油
- 藜实
- 龙须莞
- 螺蛳
- 裂叶崖角藤
- 连香树
- 镰形棘豆
- 天韭
- 龙舌草
- 鸬鹚涎
- 买麻藤
- 龙舌箭
- 蜡瓣花
- 芦子藤
- 鳞叶藓
- 鹿角胶
- 芦山藤
- 茖葱
- 鹿脂
- 裂叶双盖蕨
- 骆驼蓬子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木天蓼
- 鹿茸
- 落霜红
- 龙爪叶
- 曼陀罗叶
- 鲤鱼脑
- 鹿耳翎
- 暗紫贝母
- 针砂
- 包袱七
- 臭牡丹
- 独脚金
- 老牛揣
- 美丽鳞毛蕨
- 贝母兰
- 鮧鱼涎
- 酱
- 九龙盘
- 叶下花
- 山橘
- 胡桃树皮
- 黄茄花
- 茅草箭
- 扁豆藤
- 铁蕨鸡
- 苦壶卢子
- 千叶独活根
- 野杜仲果
- 豇豆壳
- 鸡蛋七
- 黑阳参
- 番石榴根
- 野辣子
- 红牛皮菜
- 甜根子草
- 太白参
- 南苜蓿
- 有瓜石斛
- 光慈姑
- 羊哀
- 黄瓜子
- 地肤子
- 小血藤叶
- 豪猪千
- 岩松鼠骨
- 云南五味子根
- 小白撑
- 桑椹
- 笔仔草
- 楸木果
- 驴脂
- 毒箭羊角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