魿鱼
《中华本草》:魿鱼
拼音注音
Línɡ Yú
别名
雪魿、土魿鱼、魿公
英文名
Mud carp
出处
出自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。《粤语》:魿鱼,广人池塘多畜之。以鱼秧长成,与卿住相反,卿性沉,长潜水中,魿性浮,长跃水上。卿食之可以实肠,魿食之可以行气,卿守而魿行,性各不同如此。其物以冬而肥,故名。喜泳浮波上,得奔流则跳跃寻丈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鲮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rrhina molitorella (cuviee et Valenciennes)采收和储藏:每年除生殖季节外均可捕捞,捕得后,去鳞、鳃、内脏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鲮,体梭形,侧扁,腹部圆,无腹棱。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。头短,吻圆钝,吻长略大于眼径。眼侧位,眼间宽,口下位,较小,弧形,上下颌角质化。须2对,吻须较粗壮,颌须较小。上颌之外有上唇和吻皮,上唇边缘呈细波状,唇后沟中断。下颌外有下唇,唇边缘有多数乳 头状突起。下咽齿3行。鳞中等大,侧线鳞38(7-85-6-V)42。背鳍4,12-13,无硬刺,其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,大于至吻端的距离。臀鳍3,5。尾鳍深分叉,体上部深灰色,腹部银白,在体侧胸鳍基部之后上方有8-9个鳞片的基部为黑色,聚在一起成为1个长菱形斑块。幼鱼尾鳍基部有一黑色斑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多活动于水的中下层,特别是南方水温较高的水体内。以植物为主要食料。资源分布:我国珠江水系、海南、台湾、韩江、闽江、澜沧江及元江均有分布。
化学成分
含脂肪1.5%,二十碳五烯酸(eicosapentaenoic acid),二十二碳六烯酸(docosahexaenoic acid)计7.9%/
性味
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利水除湿。主膀胱结;水臌;黄疸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。
各家论述
1. 姚可成《食物木草》:主滑利肌肉,通小便。治膀胱结热,黄疸,水鼓。2.《纲目拾遗》:健筋骨,活血行气,逐水利湿。3.《本草求原》:补中开胃,益气血,功近鲫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鲈鱼
- 紫河车
- 厚朴花
- 骆驼毛
- 猪殃殃
- 轮叶景天
- 铁栏杆
- 心叶秋海棠
- 辣姜子
- 雷公连
- 风花菜
- 蟛蜞
- 蛇床子
- 离根香
- 楠木
- 芭茅果
- 蛇尾草
- 芡实叶
- 金钱苦叶草
- 蓖麻蚕
- 鱼腥草
- 松节
- 芜荑
- 竹节人参叶
- 山木通根
- 佛手柑
- 羊胎
- 白果槲寄生
- 鮧鱼鳔
- 山胡椒
- 猪毛菜
- 蛤蜊粉
- 风藤
- 网纹灰包
- 枳根皮
- 紫茉莉子
- 苡芭菊
- 华南桦
- 白贝
- 珠子参
- 秀丽槭
- 青骨藤
- 构树
- 天葵子
- 珍珠草
- 豆角柴
- 败火草
- 榛子花
- 狗爪豆
- 蜂蜜
- 木防己
- 云南柴桂
- 麻根
- 敦盛草
- 萆薢
- 十大功劳根
- 海仙花
- 鸭舌草
- 铁锈
- 酢浆草
- 金钗凤尾蕨
- 海胆
- 公英叶风毛菊
- 苦马豆
- 止咳草
- 万年青
- 窄叶南蛇藤
- 水田七
- 问荆
- 黑芝
- 中亚天仙子
- 葎草根
- 粉团花根
- 凉山虫草
- 地龙
- 神黄豆
- 广西花点草根
- 建砂仁
- 牦牛胆结石
- 黄鳝
- 打虫果
- 倒罐子根
- 中华赛爵床
- 萝藦子
- 疏松卷柏
- 鳖卵
- 代赭石
- 黄花蔷薇
- 皂柳
- 麻秸
- 苦葛根
- 野冬青皮
- 寄马桩
- 竹节树
- 楝花
- 大地棕根
- 结香花
- 狼紫草
- 马蹄甲
- 腐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