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奶果
《中华本草》:羊奶果
拼音注音
Yánɡ Nǎi Guǒ
别名
牛虱子果、羊山咪树、长匐茎胡颓子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颓子科植物攀援胡颓子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eagnus sarmentosa Rehd.采收和储藏:2-3月采收成熟果实,晒干;夏、秋季采挖根,切片晒干;叶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攀援胡颓子 常绿攀援灌木,长2-10m。无刺,幼枝密被锈色鳞片,芽绿色。单叶互生;叶柄锈色,长10-16mm;叶纸质或近革质,椭圆形,长8-16cm,宽2.2-6cm,先端渐尖或钝尖,基部阔楔形、钝形或圆形,全缘;侧脉7-9对,干燥后网状叶脉在上面略明显。花褐色,外被褐色鳞片,常1-3朵簇生于叶腋,花梗长3-6mm;花被筒圆筒形,长8-9mm,上部4裂,裂片宽三角形,内面密生星状短柔毛;雄蕊4,花丝极短,花药椭圆形,长1.5-1.8mm;花柱无毛,几与花被裂片平齐。果实大,长椭圆形,长24-26mm,直径10-13mm,具锈色鳞片,果核具明显的八肋。花期10-11月,果期翌年3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100-1500m的山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西部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酸;平
功能主治
止咳平喘;止泻;止血;活血消肿。主久咳;哮喘;腹泻;吐血;咯血;黄疸;风湿痹痛;跌打瘀肿;咽喉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羊奶果
别名
牛虱子果、羊山咪树、长匍茎胡颓子
来源
胡颓子科羊奶果Elaeagnus sarmentosa Rehd.,以根、果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酸,平。
功能主治
止咳平喘,收敛止泻。主治哮喘,虚咳,慢性支气管炎,肠炎,腹泻,跌打肿痛,风湿疼痛,黄疸。还可治吐血,咯血,咽喉肿痛,感冒,小儿惊风,疮癣等症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云南铁丝莲
- 荠菜子
- 透骨草
- 鳖甲
- 半边苏
- 胡麻花
- 槭叶草
- 茭白
- 灰钉
- 石蔓藤
- 卷心菜
- 锥螺壳
- 海芙蓉
- 金边兔耳
- 鬼羽箭
- 茶条槭
- 蜂糖罐
- 鸭屎树
- 穿鱼藤
- 枸橘刺
- 吉笼草
- 樟树子
- 红毛走马胎
- 鬼毛针
- 粤万年青
- 翅果藤
- 排钱草
- 藤杜仲
- 粗皮蛙
- 缠竹黄
- 薄荷露
- 红马蹄草
- 毒鱼藤
- 血当归
- 姬蕨
- 红直獐牙菜
- 胡桃仁
- 黄背草果
- 刺楸
- 丁香露
- 桂花跌打
- 石决明
- 见血住
- 水龙胆草
- 白千层
- 多穗石柯根
- 大一面锣
- 慕荷
- 含羞草根
- 黑珠芽薯蓣
- 马先蒿
- 扁竹根
- 苏铁根
- 白梅花
- 台湾牛奶菜
- 三叶莲
- 黑腺珍珠菜
- 黄果茄
- 木荷
- 臭威灵
- 霞天曲
- 丝棉木
- 草果
- 鹳肉
- 庵 (艹闾)
- 亚香棒虫草
- 岩莴苣
- 园金柑
- 晚香玉
- 五脉山黧豆
- 蓝花葱
- 红叶树子
- 杏仁
- 峨眉紫金牛
- 大叶紫珠
- 地莓子
- 鹰爪花根
- 葱白
- 石豇豆
- 荠宁
- 梧桐
- 台湾泡桐叶
- 岩豆藤根
- 龙胆
- 生瓜
- 雪胆
- 小果蔷薇
- 爵床
- 李根
- 大鱼鳅串
- 金凤毛
- 白兰花
- 红绿草
- 金耳环
- 黑老虎
- 赤杨
- 蒟蒻
- 粳米泔
- 旱田草
- 雀头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