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虾草
《中华本草》:水虾草
拼音注音
Shuǐ Xiā Cǎo
别名
野合香、山芝麻、棒棒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柳叶菜科植物小花柳叶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pilobium paruifoorum Sachreb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地上部分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50-100cm。茎红褐色,密被曲柔毛。叶下部对生,上部互生,无柄;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2.5-7cm,宽1.1-1.8cm,基部圆形,边缘具稀疏细齿,两被曲柔毛。花两性,单生于叶腋,淡红色或紫色,长5-7mm;花萼裂片4,阔卵形,长3-4mm,外面被密生曲毛;花瓣4,宽倒卵形,先端凹缺,长3-7mm,宽2-4mm;雄蕊8,4长4短;子房下位,柱头4裂,裂片长约1.5mm。蒴果圆柱形,长4-6cm,疏被短腺毛;果柄长5-8mm。种子倒卵状椭圆形,长约1mm,密生小乳突,先端具一簇白色种缨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m左右的沼泽地或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化学成分
本品地上部分含棕榈酸(palmiticacid),棕榈油酸(palmitoleicacid),硬脂酸(stearic acid),油酸(oleic acid),花生四烯酸(arachidonic acid),亚油酸(linoleic acid),亚麻酸(lino-lenic acid),山柰酚(kaempfe-rol),杨梅树皮素(myrice-tin),槲皮素葡萄糖甙(quer-cetin glucoside),槲皮素-3-鼠李糖基半乳糖甙(quercetin-3-rhamnogalactoside),鞣质(tannins)。另外本品还含谷甾醇(sitosterol),谷甾醇-β-D-葡萄糖甙(sitosteryl-β-D-glucoside),谷甾醇-6-酰基-β-D-葡萄糖甙(sitosteryl-6-acyl-β-D-glucoside),谷甾醇棕榈酸酯(sitosteryl palmita-te),谷甾醇癸酸酯(sitostery-lcaprate),谷甾醇辛酸酯(sitosterylcaprylate),谷甾醇己酸酯(siiosterylcaproate)和谷甾醇丙酸酯(sitosterylpropionaie)。
性味
味辛;淡;性寒
功能主治
散风止咳;清热止泻。主感冒发热;咳嗽;暑热水泻;疔疮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黄连
- 石夹生
- 石松子
- 石花
- 石菖蒲
- 石首鱼
- 石鲫
- 水锦树
- 水麻根
- 杭州荠薴
- 蓍草
- 石脑油
- 华金腰子
- 水蓑衣
- 秫米
- 旱柳叶
- 沙枣树皮
- 莎草
- 生漆
- 生藤
- 石龙刍
- 喉咙草
- 沙棘
- 虱子草
- 生瓜
- 石上藕
- 石参
- 石斛露
- 会东藤
- 回回蒜果
- 沙叶铁线莲
- 虱草花
- 疝气草
- 化药
- 石蒟
- 华南桦
- 石链子
- 华细辛
- 水黾
- 沙拐枣
- 苏铁花
- 蓍实
- 石燕
- 石腊红
- 石草鞋
- 华紫报春花
- 穗花蛇菰
- 素馨花
- 石油菜
- 水蓼根
- 硕苞蔷薇
- 碎密花
- 水麻tiao
- 换锦花
- 蒴藋赤子
- 省藤
- 石斑鱼
- 华罂粟
- 水麻叶
- 寒莓根
- 旱金莲
- 菘菜子
- 蒴藋
- 石上开花
- 石上莲
- 石龙刍根
- 砂仁花
- 水虱草
- 水虾子草
- 寒水石
- 旱前胡
- 睡莲
- 石灰华
- 华东木蓝
- 护耳草
- 石岩鸡
- 石瓜子
- 水鸡油
- 旱莲花
- 菘子
- 菘菜
- 石上蕉
- 厚朴花
- 石榴根
- 沙糖木
- 溲疏
- 珊瑚藻
- 石胆草
- 华鹅耳枥
- 合子草
- 粟芽
- 沙苑子
- 石上柏
- 石桢楠根
- 石老虎
- 石黄连
- 水贯众
- 水韩信草
- 水马齿苋
- 粟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