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蕨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水蕨
拼音注音
Shuǐ Jué
别名
龙须菜、龙牙草、水松草、水铁树、水扁柏、水柏、水芹菜、水柏枝
英文名
Herb of Floating Fern, Herb of Oriental Water Fren
出处
出自《纲目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水蕨科植物水蕨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(L.) Brongn.[Acrostichum thalictroides L.;Ceratopteris siliquosa(L.)Cope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条收,洗净泥土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水生草本,高30-80cm,绿色,多汁。根茎短而直立,以须根固着于淤泥中。叶2型,无毛,不育叶的柄长10-40cm,圆柱形,肉质,叶片直立或漂浮,狭矩圆形,长10-30cm,宽5-15cm,2-4回深羽裂,末回裂片披针形,宽约6mm;能育叶较大,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,长15-40cm,宽10-22cm,2-3回羽状深裂。末回裂片条形,角果状,宽约2mm,边缘薄而透明,反卷达于主脉,主脉两侧的小脉联结成网,无内藏小脉。孢子囊沿能育叶裂片的网脉着生,稀疏,棕色,幼时为反卷的叶缘覆盖,成熟后多少张开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池塘浅水处、水田或浅水沟中,有时漂浮于深水面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及台湾、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短,密生须根。叶二型,无毛。营养叶狭短圆形,长10-30cm,宽5-15cm,二至四回羽裂,末回裂片披针形或矩圆披针形,宽约6mm;孢子叶较大,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,长15-40cm,宽10-20cm,二至三回羽状深裂,末回裂片条形,角果状,宽不超过2mm;叶脉网状,无内藏小脉。孢子囊沿网脉疏生。气微,味甘、苦。
化学成分
含较多的β-胡萝卜互(β-carotene)。
性味
甘;苦;寒;无毒
归经
脾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消积;散瘀;解毒;止血。主腹中痞块;痢疾;小儿胎毒;疮疖;跌失损伤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忌杂食一月余乃佳。
各家论述
1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治跌打,散毒。2.《海南植物志》:茎叶治胎毒,消痰积。3.《华南千种草药》:解毒、止血、止痢、止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水蕨
拼音注音
Shuǐ Jué
别名
岂、水松草
来源
蕨类水蕨科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(L.)Brongn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。
性味
甘、淡,凉。
功能主治
散瘀拔毒,镇咳,化痰,止痢,止血。主治胎毒,痰积,跌打,咳嗽,痢疾,淋浊。外用治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,水煎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水蕨
拼音注音
Shuǐ Jué
别名
荳(《吕氏春秋》),龙须菜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龙牙草、水松草、水铁树、水扁柏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水蕨科植物水蕨的全株。
原形态
一年生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,绿色,多汁。根茎短而直立,以须根固着于淤泥中。叶2型,无毛,不育叶的柄长10~40厘米,圆柱形,肉质,叶片直立或漂浮,狭矩圆形,长10~30厘米,宽5~15厘米,2~4回深羽裂,末回裂片披针形,宽约6毫米;能育叶较大,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,长15~40厘米,宽10~22厘米,2~3回羽状深裂,末回裂片条形,角果状,宽约2毫米。边缘薄而透明,反卷达于主脉,主脉两侧的小脉联结成网,无内藏小脉。孢子囊沿能育叶裂片的网脉着生,稀疏,棕色,幼时为反卷的叶缘覆盖,成熟后多少张开。
生境分布
生于池沼、水田或水沟的淤泥中。分布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四川、湖北和安徽等地。
性味
①《纲目》:"甘苦,寒,无毒。"
②《华南千种草药》:"甘淡,凉。"
功能主治
活血,解毒。治痞积,痢疾,胎毒,跌打损伤。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治跌打,散毒。"
②《海南植物志》:"茎叶治胎毒,消痰积。"
③《华南千种草药》:"解毒、止血、止痢、止咳。"
复方
治腹中痞积:水蕨,淡煮食。下恶物。忌杂食一月余乃佳。(《卫生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熊尾草
- 羚羊角
- 赤车使者
- 鹅胆
- 金果榄
- 序梗女贞
- 巴旦杏仁
- 巴掌草
- 半边莲
- 半夏
- 青羊肝
- 蜈蚣萍
- 沙前胡子
- 水松皮
- 水麻
- 羊胲子
- 米皮糠
- 维特他
- 鹅观草
- 鹅毛
- 长春七
- 万年青根
- 海杧果
- 毛八角莲
- 青兰
- 银锁匙
- 角蒿
- 蚕茧
- 马鹊树
- 野菱根
- 无花果根
- 补骨脂
- 青羊胆
- 峨参
- 银木荷皮
- 同形鳞毛蕨
- 唐松草
- 杏仁
- 蓑衣莲
- 青木香
- 红黑二丸
- 猬心肝
- 鳗鲡
- 榕须
- 细叶泥炭藓
- 猫儿屎
- 石椒草
- 小黄构
- 扁竹测
- 赤铜屑
- 木瓜核
- 老米酒树
- 变叶榕
- 粳米
- 桑椹子
- 韭根
- 石上蕉
- 中亚天仙子
- 栀子花根
- 星毛蕨
- 刺楸树根
- 紫叶秋海棠
- 知风草
- 皱叶子
- 中华补血草
- 星毛羊奶子
- 窄叶大戟
- 紫萁苗
- 滇西风毛菊
- 油茶
- 紫油木皮
- 红花月见草
- 万丈深茎叶
- 玉蜀黍叶
- 大黄草
- 竹林消
- 狭叶荨麻
- 十大功劳根
- 野豌豆
- 水苋菜
- 罂粟嫩苗
- 朱砂根
- 珠芽半支
- 尖刀苦马菜
- 牛舌草
- 刺果卫矛
- 粘鱼须
- 紫背草
- 倒挂草
- 蚕沙
- 虎尾草
- 白苞筋骨草
- 海蝰
- 石蕊
- 石梓
- 硬叶吊兰
- 紫檀
- 紫杜鹃
- 广东土牛膝
- 梨木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