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芥
《中华本草》:沙芥
拼音注音
Shā Jiè
别名
沙萝卜、沙白菜、沙芥菜、山萝沙卜。
英文名
Herb of Cornuted Pugionium
出处
出自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。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:蒙医用沙芥根配其他药治气管炎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十字花科植物沙芥、斧翅少芥的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ugionium cornutum(L.)Gaertn.[Bunias cornuta L.]2.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,阴干。或放入开水内微烫后,晒干。
原形态
l.沙芥 一年生或二年生高大草本,植株高0.5-2m。根肉质,圆柱形,粗壮。茎直立,多分枝,光滑无毛,微具纵棱。叶肉质,基生叶莲座状,具长柄;叶片羽状全裂,长10-25。,宽3-4.5cm,有裂片3-6对;茎生叶羽状全裂,但较小,裂片少,常呈条状披外形,茎上部叶条状披针形或披针状线形,长2-3cm,宽2-3mm。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,花多数,在茎的上端组成圆锥状;萼片4,外侧2枚呈倒披针形,内侧2枚则呈长椭圆形。花瓣4,黄色,条形或披针状条形,长约15mm,先端渐尖;雄蕊6,一个长雄蕊与邻近的一个短雄蕊合生达顶端,其他雄蕊离生;雌蕊1,无花往,柱头具长乳头状突起。短角果,革质,横卵形,长约1.5cm,采瓣表面具突起网纹,两侧各具1枚披针形翅,对称,长4-5cm,宽3-5mm,上举起成钝角,有4个或更多的角状刺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2.斧翅沙芥 一年牛草本,高60-100cm。全株无毛。茎直立,多数缠结成球形,直径50-100cm。茎下部叶二回羽状全裂至深裂,长7-12cm,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5-15cm,先端急尖;茎中部叶一回羽状全裂,长5-12cm,裂片5-7窄线形,长l-4cm,宽l-3mm,边缘稍内卷,下部叶及中部叶在花期枯萎;茎上部叶丝状线形,长3-5cm,宽约1mm,全缘,稍内卷,无柄。总状花序顶生,有时成圆锥花序;萼片4,长圆形或倒披针形,长5-6mm;花瓣浅紫色,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12-15mm,上部内弯,雄蕊6;雌蕊1,与沙芥相同。短角果近扁椭圆形,连翅长3-5cm,宽4-8mm,两侧的翅长l-2cm,宽6-10mm,两侧翅大小不等,先端会数个不整齐圆齿或尖齿,心室两面有齿状突起,并有数个长短不等的刺。花、果期6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系沙漠植物,生于草原地区的沙地或半固定与流动的沙丘上。2.生长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。2.分布于内蒙古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(1)沙芥菜 全草缠绕成团。根呈长圆柱形,黄棕色。茎多分枝,表面黄绿色,微具纵棱。基生叶较大,具长柄,完整的叶片长10-25cm,宽3-4cm,羽状全裂,先端裂片较大,全缘或1-2齿,侧裂片长圆形,具2-3齿;茎生叶较小,羽状全裂,茎上部叶呈条状披针形。总状花序。短角果横肾形,两侧具2枚细剑状翅,上翘起成钝角状;果皮革质,不易开裂,表面具网纹和6-8尖刺,种子长圆形,长约1mm,黄棕色,富油性。具辛辣味。[br](2)斧翅沙芥 根圆柱形。茎细长多分枝,常缠绕成团。叶多卷缩破碎,完整的基生叶与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深裂至全裂,茎中部叶为一回现状全裂,易脱落,茎上部叶线形,全缘,叶片质稍厚。短角果椭圆形而扁,两侧具扁而宽的不等长的膜质翅,翅长l-2cm,宽6-10mm,可见平行脉纹,翅先端具不整齐齿,果皮表面具齿状突起和数枚长短不等的细刺。种子1粒,扁卵形,直径约1cm,富油性。具辛辣味。
性味
辛;温
归经
心;肺;胃经
功能主治
行气;止痛;消食;解毒。主胸胁胀满;消化不良;食物中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g,鲜品60g;研末,3-5g。
各家论述
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行气,止痛,消食,解毒,治消化不良,胸胁胀满,食物中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沙芥
拼音注音
Shā Jiè
别名
沙芥菜、山萝卜
来源
十字花科沙芥Pugionium cornutum Gaertn ,以全草、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东北、西北。
性味
全草:辛,温。
根:辛,凉。
功能主治
全草:行气止痛,消食,解毒。主治胃肠胀气,消化不良。用量1两,水煎服。
根:止咳,清肺热。蒙医用根配其它药治气管炎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沙芥
拼音注音
Shā Jiè
别名
沙萝卜、沙白菜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,色拉格老(蒙名)。
出处
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
来源
为十字花科植物沙芥菜的全草。夏、秋采,切段,阴干或放入开水内微烫后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50~100厘米,多汁液。根深长。茎直立,基部多分枝。单叶互生;基生叶羽状深裂或全裂,裂片不规则,先端尖;茎生叶倒披针形或线形,全缘或有波状齿。总状花序组成圆锥形;花白色或淡黄色;萼片4,倒披针形;花瓣4,线状披针形;雄蕊6,4强。角果卵圆形,不开裂,两侧上方有2个短剑状的长翅,角果上还有多数细长渐尖的附属物,翅长4~5厘米,宽2~3.5毫米。花期6~8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沙丘间和半固定沙丘上。分布陕西、宁夏、内蒙古等地。
性味
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"辛,温。"
功能主治
《内蒙古中草药》:"行气,止痛,消食,解毒。治消化不良,胸胁胀满,食物中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(鲜品1~2两);研末,1~1.5钱
复方
①治胃肠胀气,消化不良:鲜沙芥二两(干品一两),水煎服,一日二次。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
②治消化不良,食物中毒:沙芥菜、葶苈子、山川柳、诃子、山野豌豆各等分。共为细末,每日二至三次,每次-钱至一钱五分,煎汤服。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笔罗子
- 自事口草
- 蜂胶
- 自消容根
- 饿蚂蝗
- 四脚蛇
- 紫香薷
- 重楼
- 纵条肌海葵
- 竹节人参叶
- 岭南铁角蕨
- 苎麻花
- 柏勒儿茶
- 楮茎
- 转心莲
- 破血丹
- 鸭胆
- 白蜡花
- 顺地红
- 小白薇
- 藤本夜关门
- 西瓜黑霜
- 野饭豆
- 锥栗
- 鳣鱼肝
- 假地豆
- 全叶青兰
- 蜜蜂子
- 干苔
- 酢浆草
- 茱卷皮
- 自消容
- 藏报春花
- 白牛尾七
- 干地黄
- 紫鸭跖草
- 金花菜
- 狐狸尾
- 飞天蜈蚣
- 蚱蜢
- 雉尾
- 自来血
- 自扣草
- 麋骨
- 七叶薯
- 随手香
- 黄耆
- 猫肝
- 满天星
- 八角香
- 野芝麻
- 鼠牙半支
- 蜀五加
- 通天连
- 石苁蓉
- 冷饭果叶
- 长毛香科科
- 鹿蹄肉
- 麻妹条叶
- 紫铜矿
- 亚泵礴
- 紫金龙
- 蓑草根
- 长毛风毛菊
- 暗鳞鳞毛蕨
- 鼠脂
- 苣荬菜
- 地柏枝
- 桐皮
- 酸枣树皮
- 青蛙
- 麻雀肉
- 海鹞鱼齿
- 齿瓣延胡索
- 紫金牛根
- 老虎耳根
- 肥荚红豆
- 鹧鸪脚
- 鲱鱼
- 红轮千里光
- 蜀葵
- 红黑二丸
- 白山蓼
- 鲎尾
- 枸橘叶
- 鹅臎
- 短柄忍冬
- 胡荽
- 金丝桃
- 长隔距兰
- 桂花枝
- 银紫丹参
- 狭叶鸦葱
- 光梗丝石竹
- 黄麻叶
- 尼泊尔鸢尾子
- 麻腊干
- 金牛七
- 测试
- 跌打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