豪猪毛刺
《中华本草》:豪猪毛刺
拼音注音
Háo Zhū Máo Cì
英文名
Porcupine spines
出处
出自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豪猪科动物豪猪的棘刺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strix hodgsoni Gray
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拔取皮上的棘刺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strix hodgsoni Gray
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拔取皮上的棘刺。
原形态
豪猪,为一种大型啮齿动物。体长约65c。身被长而硬的棘刺。额到颈背部中央有一条白色纵纹;四肢、腹部之刺短小而软,呈棕色,臀部棘长。尾甚短。全身棕褐色。棘刺一般呈纺外向锤形,中空,乳白色,中是间1/3为浅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山坡、草地或密林中洞居,以草根、竹笋、野果为食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以陕西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以陕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毛刺长短不一,后部和臀部的刺长20-40cm,或更长,直径5-7mm,长纺锤形,表面乳白色,中间1/3处有一段呈浅褐色或黑褐色,末端黑色,质硬,断面中空。头、颈和肩部的刺较短,但项背中央及前肩的刺末端白色。腹面和四肢的刺更短。气微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行气止痛;解毒消肿。主心胃气痛;乳蛾;疮肿;皮肤过敏
用法用量
内服:烧存性研末,6-10g。外用:适量,烧炭研末撒或吹喉。
各家论述
《陆川本草》:行气,止心气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豪猪毛刺
拼音注音
Háo Zhū Máo Cì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为豪猪科动物豪猪的毛刺。
功能主治
《陆川本草》:"行气,止心气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1~3根,烧存性为末,开水送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剑叶耳草
- 黄羊肉
- 风藤草根
- 金丝猴
- 桦木皮
- 莲蓬草
- 杨枸花
- 角翅卫矛
- 川榛
- 石胆草
- 万年青花
- 粘鱼须
- 藤茶
- 倒爪草
- 水田碎米荠
- 小倒钩藤
- 黄细辛
- 地茄子
- 人参条
- 海松子
- 石老虎
- 地筋
- 大叶醉鱼草
- 海芋
- 独行千里
- 赤胫散
- 九里香
- 双飞蝴蝶
- 七里香
- 地精草
- 穿山龙
- 香叶子
- 血参
- 费菜
- 草本三角枫
- 雁肪
- 岩景天
- 野鸦椿皮
- 火秧竻蕊
- 毛轴牙蕨
- 紫金血藤
- 麦麸草根
- 花椒根
- 鼬鼠肉
- 草独活
- 阴蚼
- 小白绵参
- 毛白杨
- 米碎花
- 荭草根
- 虎肉
- 丁香蓼根
- 勒马回
- 喜树皮
- 大发汗
- 屎咕咕
- 锅铲叶
- 地柏枝
- 骆驼脂
- 菊花参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乌脚枪
- 枫寄生
- 九香虫
- 砗磲
- 鸡筋参
- 岩檀香
- 白背叶根
- 十大功劳根
- 羊角参
- 极丽马先蒿
- 挖耳子草
- 地丁
- 九节莲
- 蝙蝠
- 山荆子
- 回心草
- 紫背天葵草
- 黄皮血藤
- 山花生
- 制草乌
- 红根
- 吐烟花
- 马勃
- 向日葵花盘
- 老鼠耳
- 对节树根
- 使君子叶
- 谷芽
- 马比木
- 烂茶叶
- 叶子花
- 獾油
- 鹅掌楸
- 异木患
- 臭梧桐
- 苜蓿
- 蔷薇花
- 虫实
- 漆树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