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花堇菜
《中华本草》:双花堇菜
拼音注音
Shuānɡ Huā Jǐn Cài
别名
谷穗补、短距堇菜。
英文名
all-grass of Twinflower Violet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堇菜科植物双花堇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ola biflora L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全草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双花堇菜 多年生草本,高10-25cm。根茎细或稍粗,垂直或斜生,具结节,有多数细根。地上茎较细弱,2或数条簇生,直立或斜生。基生叶2-数枚,具长柄;叶片肾形、宽卵形或近圆形,基部心形,边缘具钝齿,宽1-4.5cm,长1-3cm;茎生叶具短柄,叶片较小;托叶与叶柄离生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全缘或疏生细齿。花黄色或淡黄色,在花末期有时变淡白色;花梗细弱,上部有2枚披针形小苞片;萼片5,基部附属物极短;花瓣5,圆状倒卵形;距短筒状,长2-2.5mm。蒴果长圆状卵形。花、果期5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0-4000m的高山及亚高山地带草甸、灌丛或林缘、岩石缝隙间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山东、台湾、河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辛;微酸;性平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活血散瘀;止血。主跌打损伤;吐血;急性肺炎;肺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茎:治跌打损伤、吐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偏叶白齿藓
- 小口小金发藓
- 河豚子
- 锥栗果壳
- 伞花马钱
- 榛蘑
- 烧伤藤
- 滑背草鞋根
- 碎兰花根
- 槐根
- 指天椒
- 南枳椇
- 枳椇木皮
- 欧泽芹
- 六曲
- 鹅绒藤
- 菱叶山蚂蝗
- 鬼目
- 五凤朝阳草
- 漆叶
- 黍米
- 一品红
- 绵参
- 三铃子
- 除虫菊
- 梅花草
- 金线风
- 栾樨
- 麻口皮子药
- 重楼
- 紫背菜
- 黑草
- 藕蔤
- 肿节风
- 山矾花
- 脾寒草
- 蜇虫
- 草威灵
- 龙须草
- 滚龙草
- 金樱根
- 糖橘红
- 紫云英
- 菩提香
- 胖血藤
- 狗牙根
- 叉枝藻
- 大雪上一枝蒿
- 金爪儿
- 鸡爪槭
- 厚膜藻
- 当归
- 红对节子
- 东北红豆杉
- 藿香
- 满天星
- 蚌肉
- 功劳叶
- 牙刷草
- 黄毛岩白菜
- 乌蛇
- 柿木皮
- 水獭
- 山野扁豆
- 蓝花棘豆
- 岩乌头
- 东廧子
- 芋
- 樟木钻
- 平地木
- 干地黄
- 红花绿绒蒿
- 大一面锣
- 茄叶一枝蒿
- 狗狗秧
- 鲤鱼血
- 越南樟皮
- 水茄冬果
- 海鲶
- 姜皮
- 四方木皮
- 罗布麻
- 梗花雀梅藤
- 凤尾草
- 无花果根
- 海蛇
- 猫肝
- 石菖蒲花
- 猫儿屎
- 沙枣花
- 水团花根
- 多蒴曲尾藓
- 蟾蜍
- 錾菜
- 刺猬皮
- 紫色翼萼
- 八哥
- 化气兰
- 华东阴地蕨
- 金边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