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张叶
《中华本草》:三张叶
拼音注音
Sān Zhānɡ Yè
别名
三块瓦、三叶珍珠草、三支叶、节骨风、解毒草、跌打鼠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三叶香草的全草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dix et Herba Lysimachiae Insignis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全株平滑无毛。根圆柱形,肉质,表面赤褐色。茎直立,高50-80cm,表面灰绿色,有细纵纹。叶通常3枚轮生茎端,叶柄短,长约5mm,上面有细纵纹;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8-20cm,宽5-13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或微呈波状,两面叶脉明显。总状花序侧生于茎上,长6-9cm,多数,每一花序通常具3-10花,花梗长6-10mm;苞片条状钻形,长约3mm;花萼5-6裂,裂片卵形,长约2mm,两面均有无柄腺体,内面尤密;花冠白色或黄色,径约1cm,5深裂至基部,近分离,裂片狭长圆形,长约6mm;雄蕊5,花丝极短,花药长约4mm,顶孔开裂;雌蕊1,子房上位,1室,花柱线形,柱头头状或平截,先端有棕色斑点。蒴果球形,白色,直径约5mm。种子细小,棕红色。花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潮湿的杂草及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,常弯曲,长5-15cm或更长,直径2-5mm。表面较平滑,淡红褐色,有众多棕红色小斑点,并有稀疏的细根痕。质脆,易折断,断时有粉尘。断面皮部较木部厚,类白色,易与木部分离;木部淡黄色。气无,味微辣。
性味
辛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通络;行气活血。主风湿痹痛;脘腹疼痛;跌打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;鲜品15~30g;或泡酒。[br]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干品研末酒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云南中草药》:疏风通络,平肝。2.《文山中草药》:祛风除湿,舒筋活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三张叶
拼音注音
Sān Zhānɡ Yè
别名
三块瓦(《广西中药志》),三叶珍珠草、三支叶、节骨风、解毒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跌打鼠(《文山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报春花科植物三叶排草的全株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50~80厘米。根圆柱形,内质,表面赤褐色。茎光滑,表面灰绿色,有细纵纹。叶三出,顶部轮生,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8~18厘米,宽2~9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或呈微波状;叶柄长约5毫米,上面有纵沟。总状花序侧生于茎上;花黄色,径约1厘米;萼5裂,裂片披针形;花冠5裂,裂片长约6毫米;雄蕊6,花丝甚短,花药基部着生,箭形;雌蕊1,花柱线形,柱头头状或平截,先端有棕色斑点,子房上位。果实球形,径约4毫米,基部有宿萼。种子细小,棕红色。花期5~6月。
本植物的根(土远志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潮湿的杂草及灌木丛中。分布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》:"辛苦,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疏风通络,平肝。"
②《文山中草药》:"祛风除湿,舒筋活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(鲜者0.5~1两)。
复方
①治风湿腰痛:三张叶全株一至二两,泡酒一斤;三日后,每日早晚各服一次,每次5~10毫升。
②治高血压头昏:鲜三张叶全株五钱至一两,煎水频饮。
③治黄疸型肝炎:三张叶全株五钱至一两,红糖为引,水煎服。(选方出《云南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冬瓜根
- 蚂蚁上树
- 花生衣
- 黄莲花
- 礞石
- 黄花铁线莲
- 石上莲
- 荭草花
- 黄花菜
- 黄荆叶
- 黄花山柰
- 蒙自虎耳草
- 野苦荬菜
- 黄茄花
- 升药
- 荭草根
- 黄瓜藤
- 珠兰根
- 山胡萝卜
- 黄藨叶
- 黄草乌
- 石枫药
- 小叶地不容
- 榆耳
- 白接骨
- 黄耆
- 黄花蔷薇
- 罗勒根
- 展枝唐松草
- 五叶泡
- 蒌蒿
- 罂粟壳
- 太白丽参
- 扛板归
- 黄背草
- 叉枝藻
- 罗布麻
- 广西过路黄
- 秃疮花
- 石楠
- 自来血
- 黄瓜霜
- 五味藤
- 毛葡萄叶
- 昆明鸡血藤根
- 桂子
- 蓼实
- 桂皮
- 冬瓜
- 美丽胡枝子
- 狼毒
- 南瓜七
- 厚朴花
- 旋蒴苣苔
- 桄榔面
- 大种鹅儿肠
- 罗锅底
- 硬骨凌霄
- 野兔骨
- 木本猪毛菜
- 青棉花藤
- 刺榆
- 野牡丹子
- 铅粉
- 红豆
- 柘树茎叶
- 南天仙子
- 蜜蜂房
- 白云瓜皮
- 南蛇竻根
- 芫花根
- 山茶根
- 小铜锤
- 牛乳
- 兔肝
- 石霜
- 二叶舌唇兰
- 秤钩风
- 金钱白花蛇
- 虎尾兰
- 千年不烂心
- 扁豆藤
- 大叶胡枝子
- 马铃根
- 山百部
- 奴柘刺
- 大人血七
- 麦刺藤叶
- 金缕梅
- 藤乌头
- 铁栏杆
- 黄接骨丹
- 绣球花
- 铁
- 野芭蕉
- 大毛桐子根
- 腊梅
- 鹿靥
- 菘菜子
- 横经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