树扁竹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树扁竹
别名
石扁兰、燕尾扁竹兰、树竹、老鼠尾巴、鱼尾巴草、野扁竹、鸢尾叶莪白兰
来源
兰科莪白兰属植物鸢尾扁竹兰Oberonia iridifolia Lindl.,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开水烫后,晒干。
性味
淡,凉。
功能主治
理气消食,清热利尿,止咳止痛。用于消化不良,胃痛,肠炎,尿路感染,咳嗽,支气管炎,哮喘,跌打损伤,骨折,毒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3~5钱;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树扁竹
拼音注音
Shù Biǎn Zhú
别名
燕尾扁竹兰、鱼尾巴草、树竹、老鼠尾、石扁兰、野扁竹、石扁竹、毛鼠尾
英文名
all-grass of Irisleaf Oberonia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鸢尾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beronia iridifolia (Roxb.)Lindl.[Cymbidium iridifolium Roxb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开水烫后晒干。
原形态
鸢尾兰,多年生附生草本,高12-30cm,簇生多数须根。叶厚,两侧压扁并互相套叠,剑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4-13cm,宽1-2cm,先端有时稍歪斜,基部有关节。总状花序从植株中心抽出,远长于叶,直立,圆柱形,具多数密集的小花;小苞片薄革质,卵形,长1.5-2mm。花小,直径约2mm,白绿色;萼片与花瓣均反折,花瓣比萼片狭;唇瓣近半圆形,边缘近啮蚀状,先端2裂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,长约5mm,柄长1.5mm。花期10-11月,果期11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乔木或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及云南。
性味
微苦;性凉
归经
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活血通络。主尿路感染;支气管炎;哮喘;肠炎;消化不良;跌打损伤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刺楸
- 桑椹子
- 雪山一支蒿
- 天目木兰
- 膜蕨囊瓣芹
- 红山药
- 雪茶
- 云南冻青叶
- 紫堇花
- 刺猬皮
- 乳香
- 黄花獐牙菜
- 水杨根
- 子楝树根
- 红牛皮菜
- 牛奶树子
- 桑白皮
- 地毡草
- 马骨节
- 树茭瓜
- 肥皂核
- 雪山林
- 大蓑衣藤根
- 水稻清乳汁
- 雪猪油
- 田旋花
- 伽蓝菜
- 朝天罐
- 雪见草根
- 狗骨
- 鸡蛋壳
- 单叶血盆草
- 草绣球
- 千只眼
- 芨芨草
- 雪人参
- 褐粘褶菌
- 沙参
- 锯齿王
- 地精草
- 蜥蜴
- 茼蒿
- 大戟
- 方解石
- 红龙
- 飞蛾七
- 倒吊笔叶
- 杉木节
- 骆驼肉
- 小毛鸡
- 落花生
- 驱风通
- 牡荆
- 朱砂根叶
- 大头茶果
- 珍珠菜
- 野木瓜果
- 须花参
- 波棱瓜
- 大树跌打
- 鹿肉
- 黑及草
- 十三年花
- 茅香
- 细叶鼠曲草
- 石龙刍根
- 蒴藋赤子
- 猪肚
- 石韦根
- 砂漏芦根
- 蓍实
- 素兴花
- 素馨花
- 马桑叶
- 豆豉草
- 秫米
- 虱子草
- 石鳖
- 蓍草
- 山稔叶
- 蛤蜊肉
- 叶上果根
- 草金杉
- 黄三七
- 变叶榕
- 花椒
- 三十六荡
- 大鹅儿肠
- 小金钱草
- 火麻仁
- 翠蓝草
- 桔梗芦头
- 紫河车
- 飞天蜈蚣
- 酸浆菜
- 石蚕
- 绳藻
- 豆腐
- 砂仁
- 松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