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床
《中华本草》:石床
拼音注音
Shí Chuánɡ
别名
乳床、逆石、石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钟乳液滴下后凝积成笋状者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alactite采收和储藏:石灰岩山洞中采集,除去杂石,洗净。
原形态
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。呈扁圆锥形、圆锥形及圆柱形。表面粗糙,凹凸不平。类白色,有的因含杂质而染成灰白色或浅棕黄白色等。玻璃光泽或暗淡。硬度3,性脆。断面较平整,可见同心层状构造成放射状构造,中心有的有空心。相对密度2.6-2.8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钏乳石系含碳酸钙的水溶液,经石灰岩裂隙,从溶洞顶滴下,因水分蒸发,二氧化碳散逸,使析出的碳酸钙淀积而成,且自上向下逐渐增长,倒垂于洞顶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温;无毒
功能主治
温肾壮骨。主筋骨痿软;腰脚冷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,打碎先煎;研末,1.5-3g。
各家论述
《新修本草》:“陶谓‘孔公孽即乳床’,非也。二孽在上,床、花在下。性体虽同,上下有别。钟乳水下凝积生如笋状,渐长,久与上乳相接为柱也。出钟乳堂中,采无时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斑鱼
- 石楠根
- 石刁柏
- 马蹄草
- 石萝藦
- 紫荆丫
- 石灰华
- 石斛
- 石夹生
- 石栗
- 石岩鸡
- 石凤丹
- 石豇豆
- 石栗叶
- 石灰
- 石花菜
- 石米
- 峨三七
- 石榴叶
- 石串莲
- 石蚕
- 石指甲
- 石莼
- 石枫药
- 虎头兰
- 石膏
- 石羊菜
- 石楠叶
- 石笔海胆
- 石脑油
- 石南实
- 石梓
- 鼻烟
- 石韦
- 石上蕉
- 石榴根
- 石壁莲
- 麻柳树根
- 黄零陵香
- 到老嫩
- 枣叶
- 风车藤
- 紫苏苞
- 葡萄根
- 鳑魮鱼
- 秫米
- 蛇根草
- 石龙芮子
- 黑萼棘豆
- 苏木
- 菘菜子
- 碎米柴
- 肉桂
- 莎草
- 蒴莲
- 石鲫
- 苏头
- 神黄豆
- 苏铁
- 石龙芮
- 鼠尾草
- 碎骨子
- 绳藻
- 鼠胆
- 苏黄耆
- 石首鱼鲞
- 碎骨仔树
- 砂仁壳
- 碎密花
- 碎米蕨
- 蓍实
- 鲨鱼心
- 穇子
- 酸枣根
- 胜红蓟
- 硕苞蔷薇
- 马银花
- 食茱萸
- 苏铁叶
- 舒戛千里光
- 鼠李根
- 砂漏芦根
- 算盘子
- 鼠妇
- 砂生槐
- 粟奴
- 蛇鲻
- 肾炎草
- 蒴藋赤子
- 砂茴香
- 粟米泔汁
- 石龙刍根
- 木香子
- 蛇退步
- 苏铁蕨
- 鲨鱼骨
- 肾萼金腰
- 繸瓣珍珠菜
- 苏铁根
- 石鮅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