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柄莲座蕨
《中华本草》:刺柄莲座蕨
拼音注音
Cì Bǐnɡ Lián Zuò Jué
别名
刺柄观音座莲
英文名
Wall Angiopteri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刺柄观音座莲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giopteris muralis ching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洗净,去须根与叶柄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刺柄观音座莲,大型陆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可达2m以上。叶二回羽状,沿中肋疏生棕色鳞片;羽片草质,互生,线状披针形,长约68cm,向两端渐变狭,基部和顶部宽约7cm,中部宽约13cm,羽轴长2cm,小羽片约37对,互生或向上部对生,下部的开展,中部以上的稍向上斜;基部的2对椭圆状卵形,长约4cm,宽约1.7cm,下部的羽片较短,宽披针形,长5-6cm,宽1.7-1.8,中部的稍长,披针形,长6.3-7.5cm,宽约1.6cm,上部的与中部相似,有时稍呈镰刀形,基部稍不等,近截形或呈宽楔形,先端短渐尖,叶缘有不规则细锯齿;叶脉分叉,近水平斜展,无倒霆假脉;叶轴具鳞状突起,羽轴背面有多数小刺头突起,腹面具纵沟,向先端具狭翅。孢子囊群跟叶缘约1.5mm处着生,呈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1.5-2mm,由12-16个孢子囊组成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味淡;涩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痰止咳;解毒消肿。主泄泻;痢疾;肺热咳嗽;瘰疬;痄腮;痈疖;骨折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g。外用;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茎:叶淡,涩,性凉。有清热散结,止咳消肿,止泻的功能。用于肺炎咳嗽、蛇伤、骨折、瘰疬、痈疖、腮腺炎、肠炎及痢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螺蛳
- 石油菜
- 小花吊兰
- 一匹绸
- 鸭儿芹果
- 干岩矸
- 鸢嘴
- 粗榧根
- 拿虎
- 铁粉
- 黑面防己
- 黄零陵香
- 灯蛾
- 定木香
- 毛叶石楠根
- 鹿衔草
- 无爷藤
- 土红苓
- 滇车前
- 大荃麻
- 三加皮
- 忍冬藤
- 蜘蛛蜕壳
- 五指毛桃果
- 色赤杨
- 水前草
- 春花胡枝子
- 川素馨
- 新香草
- 大黄
- 对叶豆
- 土田七
- 建兰根
- 匍伏堇
- 山木通
- 毛桤
- 赤石脂
- 高粱根
- 狗尾草子
- 铁轴草
- 粗榧枝叶
- 鸡冠草
- 蓑草根
- 西藏酸模
- 苔垢菜
- 海人草
- 柿饼
- 楮头红
- 鳣鱼肝
- 条裂山莴苣
- 小金发藓
- 桂丁
- 走马风
- 鼠胆
- 紫青藤
- 蜇虫
- 石柑子
- 美花风毛菊
- 辛夷
- 丽江山慈菇
- 叉枝藻
- 光叶山黄麻
- 走马胎叶
- 寄居蟹
- 孜然
- 水龙
- 铃当子
- 蜈蚣草
- 金毛七
- 知母
- 绵毛娃儿藤
- 茴香虫
- 橄榄根
- 石寄生
- 臭威灵
- 草龙根
- 牛奶树
- 南瓜根
- 臭藿香
- 半柱花
- 斯里兰卡肉桂
- 密穗砖子苗
- 东紫堇
- 核桃楸果仁
- 苕叶细辛
- 西红花
- 老虎泡
- 亮光菜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楮实
- 狗肝菜
- 将军树
- 生姜皮
- 蜘蛛果茎叶
- 垂丝卫矛
- 绣线菊
- 小金挖耳
- 树头菜
- 散尾葵
- 昆明堵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