莸
《中华本草》:莸
拼音注音
Yóu
别名
边兰、方梗金钱草、野苋草、半枝莲、倒挂金钟、荆芥叶莸
英文名
Herb of Oneflower Bluebeard
出处
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单花莸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yopteris nepetaefolia (Benth.) Max-im.[Teucrium mepetaefolia Benth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-90cm。有时蔓生,基部木质化,茎方形,被向下弯曲的柔毛。单叶对策 ;叶柄长0.3-1cm;叶片纸质,宽卵形或近圆形,长1.5-5cm,宽1.5-4cm,先端钝,基部阔楔形或圆形,边缘具4-6对钝齿,两面被柔毛及腺点;侧脉3-5对。单花腋生,花柄纤细,长1.5-3cm,近两年花柄中部有2枚锥形小苞片;花萼杯状,长约6mm,结果时略增大,两面均被柔毛和疏生腺点,5裂,裂片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;花冠淡蓝色,外面被疏毛及腺点,喉部通常被柔毛,下唇中裂片较大,全缘,花冠管长6-9mm;雄蕊4,与花柱同伸出花冠管外;子房密生绒毛。蒴果淡黄色,长约4mm,4瓣裂,果瓣倒卵形,无翅,被粗毛,有不明显凹凸网纹。花、果期5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阴湿山坡、林边、路旁或水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
性味
微甘;凉
归经
脾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暑解表;利湿解毒。主夏季感冒;中暑;热淋;带下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
①治中暑:莸五钱至一两。水煎代茶饮。②治感冒:莸、一枝黄花、荆芥、忍冬藤各三至五钱。水煎服。③治尿路感染:莸五钱至一两,石苇、木通、车前草各三钱。水煎服。④治白带:鲜莸四两。水煎服。⑤治外伤出血:鲜莸叶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莸
拼音注音
Yóu
别名
边兰、方梗金钱草、野苋草,半枝莲、倒挂金钟
出处
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马鞭草科植物莸的全草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5~90厘米。小技有向下的白色柔毛。单叶对生;广卵圆形,长1~3厘米,宽7~25毫米,先端钝圆或稍尖,基部阔楔形或截形,每边缘有3~5枚粗圆锯齿,侧脉5条,两面有短柔毛和金黄色的细腺点;叶柄长3~4毫米。花蓝紫色,单生于叶腋;花柄纤细,中上部有一对短线形小苞片;萼具短筒,外有短柔毛和金黄色细腺点,5裂,裂片卵形;花冠4裂。全缘;匙形雄蕊4,2强;雌蕊1,花枉细长、光滑,顶端2裂,子房上位,密生短柔毛。蒴果,有长硬毛。花期4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及路边。分布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等地。
性味
性凉,味微甘。
功能主治
祛暑解表,利尿解毒。治中暑,感冒,尿路感染,白带,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中暑:莸五钱至一两,水煎代茶饮。
②治感冒:莸、一枝黄花、荆芥、忍冬藤各三至五钱。水煎服。
③治尿路感染:莸五钱至一两,石苇、木通、车前草各三钱。水煎服。
④治白带:鲜莸四两。水煎服。
⑤治外伤出血:鲜莸叶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鼬瓣花
- 南枳椇
- 蓖麻子
- 篦子草
- 鼬瓣花根
- 黑塔子叶
- 蚌粉
- 鷩雉
- 香秋海棠
- 补血薯
- 黑塔子
- 红牛尾七
- 野黄麻
- 地棠花
- 鳙鱼
- 鰕虎鱼
- 黑鹅脚板
- 边缘鳞盖蕨
- 黄鼠狼
- 鳆鱼
- 鞭叶耳蕨
- 雪下红
- 鸭脚板草
- 青海鸢尾子
- 钝齿铃子香
- 黄背草苗
- 蝙蝠草
- 蝙蝠
- 风轮菜
- 蝙蝠藤
- 椰子浆
- 须花参
- 萹蓄
- 青胡桃果
- 风湿木
- 香叶根
- 鸭屎树
- 飞龙掌血
- 鸭脚蓼
- 黄海葵
- 铅霜
- 黑节草
- 驱风通
- 雪上一支蒿
- 鸢嘴
- 笔管榕
- 香樟根
- 腐卑
- 薄叶黄芩
- 黑面叶根
- 薄叶卷柏
- 紫金莲
- 粉霜
- 粉瘤菌
- 黄麻灰
- 黑藁本
- 蝙蝠葛根
- (鱼彭)鱼脑
- 黄鳝藤
- 鸦片
- 黄栌
- 仙人掌
- 费菜
- 辫子草根
- 雪人参
- 飞蛾树
- 青桐翠木
- 香樟果
- 刺葡萄
- 贝齿
- 雪胆
- 香樟
- 青木香
- 粉萆薢
- 橙耳
- 榧根皮
- 蝮蛇蜕皮
- 雪兔
- 雪见草根
- 矮脚罗伞
- 鸭血
- 香橼
- 黑皮青木香
- 萆薢
- 鞭叶铁线蕨
- 脾寒草
- 雪猪油
- 黄鲴鱼
- 黄鳝
- 青麸杨根
- 香加皮
- 鳙鱼头
- 雄鸡口涎
- 雪山林
- 鹰不泊
- 肺形草
- 鸦葱
- 鲱鱼
- 青头菌
- 香橼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