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木患
《*辞典》:异木患
拼音注音
Yì Mù Huàn
别名
大果
出处
《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无患子科植物异木患的根、茎、叶。全年可采,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大灌木至小乔木,高2~4米,全株薄被柔毛。叶掌状3小叶,顶生小叶椭圆形或尖卵形,长4~9厘米,宽1.5~2.5厘米,两端尖,边缘有疏齿,侧生小叶较小,偏斜,有柄,有尖齿。总状花序腋生;花细小,黄白色,4数。果圆形,熟时不开裂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、疏林下、丘陵或灌丛中。分布广东。
性味
甘,温。
功能主治
通利关节,散瘀活血。治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。叶:治感冒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6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异木患
拼音注音
Yì Mù Huàn
别名
大果
英文名
Root of Green Allophyllus
出处
出自《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无患子科植物异木患的根、茎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lophylus viridis Radlk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异木患 灌木,高1-3m。小枝灰白色,被微柔毛。三出复叶;叶柄长2-4.5cm或更长,被柔毛;小叶柄长5-8mm;叶片纸质,顶生的长椭圆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,很少卵形或阔卵形,长5-15cm,宽2.5-4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侧生的较小,披针状卵形或卵形,两侧稍不对称,基部钝,外侧阔楔形,边缘有小锯齿,干时上面黑褐色,仅背面侧脉的腋内有簇毛。花序总状,主轴不分枝,密花,近直立或斜升,与叶柄近等长或稍长,被柔毛,总花梗长1-1.5cm;花较小;苞片钻形,比花梗短;萼片无毛;花瓣阔楔形,长约1.5mm,鳞片深2裂,被须毛;花盘、花丝基部和子房均被柔毛。果近球形,直径6-7mm,红色。花期8-9月,果期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至中海地区的林下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各地。
性味
甘;温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散瘀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8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刺苋菜
- 长春花
- 诃子核
- 牛尾参
- 石鳖
- 猬心肝
- 野拔子
- 叶底红
- 莲座蓟
- 剑皮树菌
- 大地柏枝
- 兰花根
- 双肾藤
- 粗叶木叶
- 獭胆
- 狗尾草
- 石菖蒲花
- 粪鬼伞
- 破碗掌脚树
- 蛇地钱
- 臭矢菜
- 大风艾
- 射尿(虫另)
- 树刁
- (鱼彭)鱼鳃
- 盾叶薯蓣
- 黑面叶
- 车前子
- 山刺梨
- 红杉
- 九牯牛
- 硬皮褐层孔菌
- 白杨叶
- 獾骨
- 一口红
- 海松子
- 竹卷心
- 小接骨丹
- 大花卫矛
- 小伸筋草
- 一匹草
- 通花根
- 刷把草
- 七里香
- 香石藤果
- 南鹤虱
- 翡翠
- 川牛膝
- 黑参
- 笔罗子
- 柠条籽
- 南瓜须
- 盒子草
- 蝮蛇皮
- 百灵草
- 浙江过路黄
- 小金钱草
- 雪山鼠尾草
- 猬肉
- 肺形草
- 龙船乌泡
- 虫实
- 止泻木皮
- 蔓斑鸠菊
- 地柏
- 竹节草
- 大叶紫薇
- 榕树皮
- 野大豆藤
- 铧尖草
- 回心草
- 鳕鱼鳔
- 骆驼黄
- 簕竹
- 蛇王藤
- 鸡枞
- 蠘
- 急性子
- 粪箕笃
- 丝瓜花
- 花叶九节木
- 九节茶
- 屎咕咕
- 地梢瓜
- 蛇疙瘩
- 使君子根
- 支柱蓼
- 野芝麻花
- 海龟
- 过墙风
- 地龙
- 午香草
- 红石耳
- 铁罗汉
- 黄皮
- 石瓜子莲
- 薜荔果
- 草果药
- 荷莲豆菜
- 芦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