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小麦
《中华本草》:浮小麦
拼音注音
Fú Xiǎo Mài
别名
浮麦
英文名
Blighted Wheat, shriveled wheat, light wheat
出处
出自《本草汇言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小麦干瘪轻浮的颖果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ticum aestivum L.采收和储藏:夏至前后,成熟果实采收后,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,筛去灰屑,用水漂洗,晒干。
原形态
小麦,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,高60-100cm。秆直立,通常6-9节。叶鞘光滑,常较节间为短;叶舌膜质,短小;叶片扁平,长披针形,长15-40cm,宽8-14mm,先端渐尖,基部方圆形。穗状花序直立,长3-10cm;小穗两侧扁平,长约12mm,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科行,每小穗具3-9花,仅下部的花结实;颖短,第1颖较第2颖为宽,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,有时延伸成芒;外稃膜质,微裂成3齿状,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,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,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;雄蕊3;子房卵形。颖果长圆形或近卵形,长约6mm,浅褐色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均有栽培,为我国主要食粮之一。
形状
性状鉴定:干瘪颖果呈长圆形,两端略尖。长约7mm,直径经2.6mm。表面黄白色,皱缩。有时尚带有未脱净的外稃志人稃。腹面有一深陷 的纵沟,顶端钝形,带有浅黄棕色柔毛,另一端成斜尖形,有脐。质硬而脆,易断,断面白色,四化建设性差。无臭,味淡。[br]以粒均匀、轻浮、无杂质为佳。[br]显微鉴别,颖果横切面:果皮与种皮愈合。果皮表皮细胞1列,壁较厚,平周壁尤甚;果皮中层细胞数列,壁较厚;横细胞1列,与果皮表皮及中层细胞垂直交错排列,有纹孔;有时在横细胞层下可见管细4胞。种皮棕黄色,细胞颓废皱缩,其内为珠心残余,细胞类方形,隐约可见层状纹理。内胚乳最外野为糊粉层,其余为富含淀粉粒的薄壁细胞。[br]粉末特征:白色,有黄棕色果皮小片。①淀粉粒为主扁平的圆形、椭圆形或圆三角状,直径30-40μm,侧面观呈双透镜状、贝壳状,宽11-19μm,两端稍尖或钝圆,脐点裂缝状;少复粒,由2-4或多分粒组成。②横细胞成片,细长柱形,长28-232μm,直径6-21μm,壁念珠状增厚。③果皮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或长多角形,长64-220μm,直径16-42μm,壁念珠状增厚。④果皮中层细胞长条形或不规则形,壁念珠状增厚。⑤非腺毛单细胞,长40-950μm,直径10-30μm,壁厚5-10μm。
性味
味甘;性凉
鉴别
薄层角谱:取本品细粉0.1g,加70%乙醇1ml,冷浸过夜,上清液作点样用。并以果糖、蔗糖、棉子糠溶液做对照溶液。分别点样于硅胶G-1%CMC薄板上,以正丁醇-冰醋酸-水(4:1:5)上层液展开,展距10cm,重复1次。喷以a-萘酚硫酸溶液,加热后果糖、蔗糖、棉子糖显蓝紫色。
炮制
拣去杂质,筛净灰屑,漂洗后晒干。《纲目》:焙用。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除虚热;止汗。主止阴虚发热;盗汗;自汗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研末。止汁,宜微炒用。
注意
《四川中药志》1960年版:“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。”
复方
①治盗汗及虚汗不止: 浮小麦,文武火炒令焦,为末。每服二钱,米钦汤调下,频服为佳。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。(《卫生宝鉴》)②治男子血淋不止: 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,砂糖煎水调服。(《奇方类编》)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汇言》:卓登山云,浮小麦系小麦之皮,枯浮无肉,体轻性燥,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。如湿胜多汗,以一、二合炒燥煎汤饮。倘属阴阳两虚,以致自汗盗汗,非其宜也。2.《本经逢原》:浮麦消克敛盗汗,取其散皮膝之热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浮小麦
拼音注音
Fú Xiǎo Mài
来源
禾本科小麦属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.的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。果实成熟时采收,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,去杂质,筛去灰屑,用水漂洗,晒干。
性味
甘,凉。
功能主治
止虚汗,养心安神。用于体虚多汗,脏躁症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生用或炒香用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浮小麦
拼音注音
Fú Xiǎo Mài
别名
浮水麦(《本草蒙筌》),浮麦(《纲目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汇言》
来源
为干瘪轻浮的小麦,水淘浮起者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小麦"条。
生境分布
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。
形状
干燥颖果呈长圆形,长约2~6毫米,直径约1.5~2.5毫米。表面浅黄棕色或黄色,略皱,腹面中央有较深的纵沟,背面基部有不明显的胚1枚,顶端有黄色柔毛。质坚硬,少数极瘪者,质地较软。断面白色或淡黄棕色。少数带有颖及稃。气无,味淡。以粒匀、轻浮,表面有光泽者为佳。
性味
甘咸,凉。
①《纲目》:"甘咸,寒,无毒。"
②《本草备要》:"咸,凉。"
炮制
拣去杂质,筛净灰屑,漂洗后晒干。
《纲目》:"焙用。"
功能主治
治骨蒸劳热,止自汗盗汗。
①《本草蒙筌》:"敛虚汗。"
②《纲目》:"益气除热,止自汗盗汗,骨蒸虚热,妇人劳热。"
③《现代实用中药》:"补心,止烦,除热,敛汗,利小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炒焦研末。
复方
①治盗汗及虚汗不止:浮小麦,文武火炒令焦,为末。每服二钱,米饮汤调下,频服为佳。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。(《卫生宝鉴》)
②治男子血淋不止: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,砂糖煎水调服。(《奇方类编》)
各家论述
①《本草汇言》:"卓登山云,浮小麦系小麦之皮,枯浮无肉,体轻性燥,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。如湿胜多汗,以一、二合炒燥煎汤饮。倘属阴阳两虚,以致自汗盗汗,非其宜也。"
②《本经逢原》:"浮麦,能敛盗汗,取其散皮腠之热也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荚蒾根
- 藤黄
- 毛稔根
- 秋子梨
- 柠檬叶
- 假荆芥
- 条裂山莴苣
- 白花丹
- 全缘凤尾蕨
- 兰花参
- 细木通
- 田螺壳
- 刺榆
- 秋海棠茎叶
- 红背叶
- 强壮莲座蕨
- 大石韦
- 七厘丹
- 七叶薯
- 狗缨子
- 金樱子
- 葶苈子
- 慈竹箨
- 多足蕨
- 千打锤
- 南赤瓟
- 千斤拔
- 猫儿屎
- 茅膏菜
- 罗伞草
- 牙新渊
- 荷秋藤
- 水冬瓜根
- 水胡满
- 桃仁
- 蓝花茶
- 毒芹根
- 梨果榕
- 景天
- 银鲛
- 大避债蛾
- 山漆树
- 老鼠瓜
- 苦甘草
- 痢止蒿
- 秋枫
- 掐不齐
- 马桑根
- 螳螂
- 鸡公柴
- 千里光
- 土瓜
- 蚕豆花
- 漆大姑根
- 杉寄生
- 野颠茄
- 白花蛇
- 棕叶芦
- 橡实
- 剪刀股
- 线叶蓟
- 酒酿
- 土丹参
- 绿珊瑚
- 秋葡萄
- 桐油
- 曲毛露珠草
- 桃叶
- 辣椒头
- 羊肾
- 胭脂花
- 僵蛹
- 大狼毒
- 毛蜂子
- 益智仁
- 骆驼脂
- 兔打伞
- 兔血
- 土木贼
- 狼尾草
- 刺楸
- 天牛
- 吊吊果
- 石上开花
- 草果药
- 红酸杆
- 豪猪千
- 芭茅
- 白鹤藤根
- 海马
- 百里香叶杜鹃
- 冬菇
- 狗肝菜
- 大地柏枝
- 红果参
- 神仙掌花
- 棉团铁线莲
- 山油柑叶
- 长瓣马铃苣苔
- 小金发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