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扁竹兰
《中华本草》:大扁竹兰
拼音注音
Dà Biǎn Zhú Lá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鸢尾科植物扇形鸢尾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ris wattii Baker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除去茎叶,洗净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扇形鸢尾 多年生草本,高达100cm。根茎横生,粗壮,直径达1cm,黄白色,节明显;须根分枝较多,黄白色。地上茎扁圆柱形,节明显。叶黄绿色,集生茎顶,基部套叠,排成扇面状,叶片宽剑形,长50-70cm,宽5-7cm,先端渐尖,基部鞘状,花茎高30-50cm,有纵棱和浅沟;总状圆锥花序,有5-7分枝,每分枝处有3-5苞片,内含2-4朵花;花蓝紫色,直径7.5-8cm,花被管长约2cm,外花被裂片倒卵形,有深紫色的斑纹及条纹,边缘波状皱褶,中肋上具黄色鸡冠状附属物,内花被裂片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;雄蕊3,花药黄色;花柱分枝3,淡蓝色,花瓣状;子房下位,纺锤形,长7-8mm。蒴果椭圆状,长2.8-3.5cm,直径1.3-1.5cm,先端具短尖,有6条棱;种子扁平,半圆形,棕褐色,直径约4mm。花期4月,果期5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m左右的草地、林缘及河边湿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消肿。主咽喉肿痛;肺热咳喘;食物中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刷把草
- 白炭
- 蜻蜓
- 半枫荷
- 三钻七
- 曲枝假蓝
- 布荆
- 白紫草
- 沙棘豆
- 寒莓根
- 半边菜
- 白细辛
- 三爪金龙
- 白脂麻
- 扁秆藨草
- 三角叶冷水花
- 十大功劳
- 花荵
- 臭黄荆根
- 茄花
- 舒筋草
- 半边钱
- 三枝标
- 扁豆衣
- 秋鼠曲草
- 苦丁
- 野山楂
- 海松子
- 使君子
- 实葫芦
- 白绒草
- 球兰
- 白花射干
- 神香草
- 四方藤
- 山丹花
- 椰根
- 三楞草
- 北方点地梅
- 四季素馨花
- 圣罗勒
- 冰
- 白簕枝叶
- 白椴
- 蛴螬
- 曲枝天冬
- 石吊兰
- 山苏子根
- 三铃子
- 清风藤
- 深山黄堇
- 刷把草根
- 煅石膏
- 三枝叶
- 三角咪
- 六方藤
- 漆树皮
- 巴豆叶
- 山乌珠根
- 白毛蛇
- 全叶青兰
- 伞花绢毛菊
- 杄木
- 山吴萸
- 荞麦叶
- 七筋姑
- 白果
- 山岗荚
- 宿根亚麻
- 野漆树根
- 莎草蕨
- 白檀
- 丝瓜子
- 滨海前胡
- 四方麻
- 楸木皮
- 北风草
- 吹云草
- 茄子
- 山乌桕根
- 三筒管
- 鳖甲胶
- 白桂木根
- 山佩兰
- 白楠木
- 十大功劳叶
- 半边风
- 三月花
- 胡枝子根
- 杯菊
- 山大刀
- 透骨香
- 三叶木蓝
- 白沙虫药
- 七鳃鳗
- 琼越线蕨
- 白狼毒
- 羊不食
- 莼
- 荷莲豆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