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桐
《中华本草》:血桐
拼音注音
Xuè Tó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莲叶桐科植物莲叶桐的叶或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rnandia sonora L.[H.ovigera L.]采收和储藏:叶: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种子:秋冬采果实,除去花托,取种子晒干。
原形态
莲叶桐常绿乔木。树皮光滑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约25cm,盾状着生;叶片心状圆形,长20-40cm,宽15-30cm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至心形,全缘,掌状脉3-7。圆锥花序聚伞状,腋生,花梗被绒毛,小聚伞花序具4个苞片;花单性同株,雄花生于雌花的下部;雄花花被片6,排成两轮,雄蕊3,药室侧瓣裂,花丝基部有2个附属物;雌花生于雄花中央,无花梗,花被片8,排成两轮,基部具杯状总苞,不育雄蕊4,子房下位,1室,有胚珠1粒,花柱短,柱头膨大,呈不规则齿裂。果为核果状,包藏于膨大的总苞内,果肉质,直径3-4cm。种子1,球形,种皮厚而坚硬,具棱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生于海滩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南部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,完整,叶片卵形、心状圆形或盾状,长20-40cm,宽15-30cm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或心形,全缘,具3-7对脉:叶柄与叶片等长。纸质。气微,味辛、涩。[br]以叶片完整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多种木脂体,已确定的有:脱氧鬼臼毒素(deoxypodophyllotoxin),脱氧鬼臼苦素(deoxypictopodophyllin),莲叶桐脂素(hernandin),裂榄脂素(bursehernin),西藏鬼臼脂醇(podorhizol),亚太因(yatein),莲叶桐内酯(hernolactone),1,2,3,4-去氢脱氧鬼臼毒素(1,2,3,4-dehydrodooxypodophyllotoxin),1,2,3,4-去氢鬼臼毒素(1,2,3,4-dehydropodophyllotoxin),二甲基穗罗汉松树脂酚(dimethylmatairesinol),5'-甲氧基西藏鬼臼脂醇(5'-methoxypodorhizol)。
功能主治
泻下通便;抗癌。主大便秘结;恶性肿瘤;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疾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树皮
- 大人血七
- 鳝鱼
- 漏斗菜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山漆树
- 鸡脚刺
- 镰萼虾脊兰
- 独角牛
- 荠薴
- 满江红
- 大膜盖蕨
- 茯苓皮
- 野牡丹根
- 见血飞
- 貒膏
- 黄瓜子
- 三台红花
- 羊毛绒球蟹
- 山橘
- 杏仁
- 山橘叶
- 榕树胶汁
- 篱天剑
- 野茶辣
- 广西九里香根
- 金背枇杷
- 苏木蓝
- 臭梧桐花
- 橘红珠
- 鹰不泊
- 千金藤
- 升麻草
- 节节花
- 密陀僧
- 栗子
- 岩凤尾蕨
- 大叶鸡菊花
- 矮脚苦蒿
- 狗娃花
- 鸢胆
- 公母草
- 芋叶
- 地涩涩
- 荠苎
- 黄麻根
- 防风花
- 滇车前
- 披散糖芥
- 大黑蒿
- 断血流
- 杠木
- 芫花
- 水紫菀
- 甜叶菊
- 变蛋
- 三钻风
- 羽裂星蕨
- 五蕊寄生
- 过江龙
- 惊风草
- 曲毛露珠草
- 狗心
- 芸香
- 胖大海
- 石羊菜
- 新香草
- 野鸦椿根
- 石上柏
- 狗血
- 牛筋刺寄生
- 大石枣
- 山鸢尾
- 菊花黄连
- 大羊角瓢
- 臭牡丹
- 绿萼梅
- 鱼油
- 姜三七
- 山莨菪
- 滇缅古柯
- 雉肝
- 大叶金锦香
- 煨姜
- 通草
- 小麦麸
- 厚叶旋蒴苣苔
- 大头茶
- 金瓜草
- 白鱼
- 邪蒿
- 大荃麻
- 臭黄荆根
- 榛蘑
- 石榴花
- 西瓜
- 拿虎
- 山刺梨
- 七叶子
- 短柄菝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