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台湾榕
别名
长叶牛奶树
来源
桑科台湾榕Ficus taiwanensis Maxim., epith. mut.,以全株入药。
生境分布
台湾、长江中、下游和以南各省。
性味
甘、微涩,平。
功能主治
柔肝和脾,清热利湿。主治急、慢性肝炎,腰脊扭伤,急性肾炎,泌尿系感染。
用法用量
2~3两,外用适量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台湾榕
拼音注音
Tái Wān Rónɡ
别名
长叶牛奶树、水牛奶、狗奶木、羊屎木、长叶牛乳树、羊乳子、羊奶子、牛奶果、大同木、天星木、水槟榔、仙人桃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台湾榕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icus formosan Maxim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2-3m。小枝、叶脉和叶柄幼时均被疏柔毛;枝纤细,有托叶残留的痕迹。叶互生;叶柄长4-6mm;托叶长三角形,长约8mm,早落;叶片膜质,倒卵状披针形,长4-11cm,宽1-3.5m,先端通常渐尖,尖端有时长达1m以上,中部以下渐狭,有时不对称,基部楔形,全缘或上部呈浅波状或有不规则的缺齿;侧脉和疏离的网脉在背面稍明显。隐头花序(榕果)单生于叶腋,梨形或近球形,成熟时紫红色,直径6-8mm,外面有小瘤体,顶端有脐状突起,基部渐狭成一短柄,长2-3mm;雄花、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中,雌花生在另一花序托内;雄花花被片3-4,雄蕊2;瘿花花被片4-5,舟状,花柱短,侧生;雌花与瘿花相似,花被片4,但花柱较长,柱头漏斗形。瘦果。花期4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山地疏林中或旷野、路旁、溪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微涩;性平
功能主治
活血补血;催乳;止咳;祛风利湿;清热解毒。主月经不调;产后或病后虚弱;乳汁不下;咳嗽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背痈;乳痈;毒蛇咬伤;湿热黄疸;急性肾炎;尿路感染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《广西民族药简编》:“忌吃酸辣食物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苍山黄堇
- 福参
- 大树跌打
- 腊梅
- 大尾摇
- 罗锅底
- 骨把
- 野海棠
- 毛茎马兰
- 鹊豆
- 铁藤
- 冲天果
- 莸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香秋海棠
- 仙人掌
- 浙贝母
- 榛蘑
- 庵 (艹闾)子
- 蔓胡颓子根
- 火赤链蛇
- 澄茄子
- 球兰
- 青酒缸
- 跌打老
- 河豚鱼肝油
- 蝇子草
- 丁香根
- 翅茎蜂斗草
- 黑面叶根
- 大叶紫珠
- 回回蒜
- 臭黄荆根
- 午时茶
- 假木通
- 麋脂
- 洋地黄
- 小年药
- 四大天王
- 厚朴
- 苍耳根
- 一点红
- 一颗血
- 大黑药
- 狗爪豆
- 美丽桐
- 石头菜
- 大香附子
- 雾水葛
- 紫玉盘
- 藏菖蒲
- 黄蘑菇
- 贴骨散
- 沙枣树皮
- 多穗石柯叶
- 水草乌
- 白沙糖
- 猪脾
- 山小橘
- 柚核
- 华千金藤
- 野桂皮
- 苦葛花
- 盐麸叶
- 蚂蚁花根
- 金纳香
- 青竹标
- 金牛草
- 盐蛇
- 掐不齐
- 贵州花椒
- 金铁锁
- 火秧竻蕊
- 云杉球果
- 翅果唐松草
- 硼砂
- 九节风
- 瓦楞子
- 山核桃皮
- 野灯草
- 红牛尾七
- 树五加
- 竹精
- 巴戟天
- 岩泽兰
- 白榄根
- 倒爪草
- 大沙叶
- 鼠胆
- 石血
- 血苋
- 槐胶
- 矮叶书带蕨
- 地绵绵
- 红川乌
- 小接骨丹
- 老白花树皮
- 亮叶冬青
- 雉
- 台湾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