兔皮毛
《中华本草》:兔皮毛
拼音注音
Tù Pí Máo
别名
蒙古兔、家兔
英文名
Hare skin or fur, Rabbit skin or fur
出处
出自《唐本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兔科动物蒙东北兔、华南兔、家兔、蒙古兔及高原兔等的皮毛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Lepus mandschuricus Radde2.Lepus sinensis Gray3.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(Gmelin)4.Lepus tolai Pallas5.Lepus oiostolus Hodgson采收和储藏:将兔杀死,取皮毛,晒干。
原形态
1.东北兔,体形较大,长44-48cm,重1.5-2.5kg。耳较短,向前折不达鼻端。后足略长于前足。尾短。其毛较粗。头、背部冬毛为浅棕黑色,毛基为黑灰色。夏毛色更深。耳前部棕黑色,后部棕黄色,边缘白色,耳尖黑色。后背部及臀部有较长的黑毛,隐邮斑点。腹部为纯白色秘。四肢为浅棕黄色。属背部黑色,下部污白色。2.华南兔,体形较小,体长34-44cm,重1-1.5kg。耳长6.5-8.2cm。尾短,不及后足长之半,长4-5.7cm。被毛短粗且硬。。头部、背部沙黄棕色或棕黑色。毛基淡黑灰色,绒毛毛端棕黄色。长形针毛的亚洲部有一显着的棕色环,毛尖黑色。耳前边缘毛较长,耳尖和后缘的毛较短。颈部有一黄色区域。下体赭黄或淡黄白色。足、尾背部与背色相似。3.家兔,个体变异较大。一般头部、耳较野兔为短,后肢亦然。毛色亦有多种变化,通常以纯白色为多,耳尖无黑色。4.蒙古兔,体形中等,长约45cm,尾长约9cm,体重在2kg以上。耳甚长,有窄的黑尖,向前折超过鼻端。尾连端毛略等于后足长。全身背部为沙黄色,杂有黑色。头部颜色较深,在鼻部两侧各有一圆形浅色毛圈。眼周围有白色窄环;耳内侧有稀疏的白毛。腹毛纯白色。臂部为沙灰色。颈下及四肢外侧均为浅棕黄色。尾背面中间为黑褐色,两边白色,尾腹面为纯白色。科毛长而蓬松,有细长的白色针毛伸出毛被之外。夏毛色略深,为淡棕色。5.高原兔,体形较大,毛长而蓬松。耳长,向前折显着超过鼻端。全身背为暗灰色,毛细长面略带波纹。臂部全为灰色细毛,中央较深而两侧较浅。头部尤其是鼻部中央颜色较深,面颊及眼周色较淡。颈背呈浅灰棕色,颈腹为黄灰色。腹毛纯白色。前肢为极浅的棕黄色,后肢外侧棕色,足背白色。尾背方有一很窄的暗灰色区域,尾两侧为白色,并有灰色毛基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栖息于海拔300-900m的针阔叶混交林、林下灌木与草本植物茂盛之处。一般无固定巢穴,产仔时才有固定住所,白天多居于灌木丛、杂草或树根旁,晚上出来活动觅食。吃树皮、嫩枝及草本植物等。2.多栖息于山地丘陵的稀树灌丛、杂草丛、墓地或农田附近多利用现存洞穴居住,洞口比较光滑,附近有成堆粪便。昼夜均有活动。以青草、树苗和细嫩枝呀为食,尤喜青苗、豆苗和疏菜。3.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。4.栖息于平原、荒草地、山坡灌丛、丘陵平原、农田和苗圃等地,并因季节不同,食物条件的改变而有所适移。常无固定的洞穴,白天常在较隐蔽的地方挖临时的卧穴。以青草、嫩枝、树皮、蔬菜及谷物、豆类等为食。5.一般栖息于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及草原地区。无固定洞穴,白天常在草丛活动,吃植物性食料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内蒙古等地。2.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。3.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。4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宁夏、甘肃等地。5.分布于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辛;温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活血通利;敛疮止带。主产后胞衣不下;小便不利;带下;炙疮不敛;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烧灰,3-9g。外用:适量,烧灰涂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唐本草》:皮毛合烧为灰,酒服,疗难产,产后衣不出,及余血抢心,胀欲死者。2.《本草拾遗》:毛烧灰,主灸疮不瘥。3.《本草纲目》:毛灰治小便不利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兔皮毛
拼音注音
Tù Pí Máo
出处
《唐本草》
来源
为兔科动物蒙古兔或家兔等的皮毛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兔肉"条。
功能主治
治灸疮久不敛,烫伤。
①《唐本草》:"皮毛合烧为灰,酒服,疗难产,产后衣不出,及余血抢心,胀欲死者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毛烧灰,主灸疮不瘥。"
③《纲目》:"毛灰治小便不利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烧灰,1~2钱。外用:烧灰涂敷。
复方
①治火烧已破:兔腹下白毛,烧胶,以涂毛上贴疮,待毛落即瘥。(《肘后方》)
②治妇人带下:兔皮,烧令烟断,为末,酒服方寸匕。(孟诜《必效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一把抓
- 仙掌子
- 黄梢蛇
- 浮小麦
- 天荞麦根
- 万年青根
- 大金牛草
- 红毛草
- 云南油杉
- 鸡爪芹
- 沙地娃儿藤
- 牛奶柴
- 虱婆草
- 五叶藤
- 牿岭勾儿茶
- 醍醐
- 百脉根
- 美人蕉根
- 蓝叶藤
- 山枝仁
- 砗磲肉
- 山枇杷叶
- 接骨树皮
- 龙脑膏香
- 浆水
- 高粱泡根
- 酸枣根皮
- 路路通
- 白榔皮
- 凌霄花
- 白粉蝶
- 绵马贯众
- 鳖甲
- 白螺蛳壳
- 铰剪藤
- 吊灯花叶
- 鸡麻
- 大叶山桂
- 岩白菜
- 大血藤
- 同形鳞毛蕨
- 蓑草根
- 东风螺
- 桄榔面
- 齿叶草
- 黑皮青木香
- 毛叶白粉藤根
- 饺剪藤
- 岗梅叶
- 绿结鸡骨
- 向日葵花盘
- 鸡翎草
- 鸡排骨草
- 大叶沿阶草
- 大伸筋草
- 鸡蛋参
- 鸡骨菜
- 海仙人掌
- 偷筋草
- 豉汁
- 山蓼
- 鸡(土从)
- 土党参
- 毛麝香
- 麦门冬
- 尖齿耳蕨
- 天葵
- 小龙胆草
- 鸡爪乌
- 东北桤木
- 小对叶草
- 鸡屎藤
- 美脉藁本
- 鸡矢藤
- 张公鱼
- 波罗蜜核中仁
- 水团花根
- 金钱白花蛇
- 鸡嗉子花
- 指甲兰
- 枳椇子
- 藤茶
- 笔管榕
- 老鸦柿
- 鹈鹕脂油
- 炙红芪
- 二色补血草
- 苦芦骨
- 菘菜子
- 兰花叶
- 文殊兰果
- 使君子根
- 嫁(虫戚)
- 米油
- 兔血
- 虫白蜡
- 葫芦
- 黑大豆花
- 鸡爪竻
- 鸡爪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