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鹃花根
《*辞典》:杜鹃花根
拼音注音
Dù Juān Huā Gēn
别名
翻山虎、搜山虎(汪连仕《采药书》)。
出处
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根。全年可采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化学成分
根皮含鞣质7%。
性味
酸甘,温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味甜,性温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辛酸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和血,止血,祛风,止痛,治吐血、衄血,月经不调,崩漏,肠风下血,痢疾,风湿疼痛,跌打损伤。
①汪连仕《采药书》:"治疬串,能拔根。医风,合巴山虎(闹羊花根),蒸酒服。"
②《草木便方》:"治赤白久痢,血崩,肠风下血,痔漏,跌打损伤,生肌肉,"
③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吐血,崩症。去风寒,和血。"
④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治月经不调,止红崩;浸酒内服,可治风湿。"
⑤《江西草药》:"活血,止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月经不调:杜鹃花根、香茶菜根、益母草各五钱,月月红花三钱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②治崩漏:杜鹃花根一两,金樱根一两,绵毛旋覆花根八钱,茜草根五钱,粉干葛四钱。水煎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③治白带:杜鹃花根、三白草根各五钱。水煎去渣,用猪肉汤兑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④治跌打损伤:杜鹃花根皮(鲜)适量,酒糟少许,捣烂外敷。(《江西草药》)
⑤治气郁胸闷:杜鹃根(干)一两,丛毛榕根六钱,猪肋骨二支。水炖服。无肝火者加酒服。
⑥治鼻出血:杜鹃干根五钱至一两,水炖服。
⑦治乳痈初超:杜鹃干根五钱至一两,水炖服:外用鲜叶配香附捣烂敷。(⑤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杜鹃花根
拼音注音
Dù Juān Huā Gēn
别名
翻山虎、搜山虎、映山红根
出处
出自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.[R·in-dicum Sweet var.simsii Maxim;R.indicum(L.) Sweet var.Ignescens Sweet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鲜用或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或半常绿灌木,高2-5m。多分枝,幼枝密被红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,老枝灰黄色,无毛,树皮纵裂。花芽卵形,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,边缘有睫毛。叶二型;春叶纸质,较短,夏叶革质,较长,卵状椭圆形或长卵状披针形,长3-6cm,宽2-3cm,先端锐尖,具短尖头,基部楔形,全缘,表面疏被淡红棕色糙伏毛,背面密被棕褐色糙伏毛,脉上更多。花2-6朵,成伞形花序,簇生枝端;花梗长约5-8mm;花萼5深裂,裂片卵形至披针形,长3-7mm,外面密被糙伏毛和睫毛;花冠宽漏斗状,玫瑰色至淡红色、紫色,长3-5cm,5裂,裂片近倒卵形,上方1瓣及近倒2瓣里面有深红色斑点;雄蕊10,稀7-9,花丝中下部有微毛,花药紫色;子房卵圆形,5室,长5-8mm,密被扁平长糙毛,花柱细长。蒴果卵圆形,长1-1.2cm,密被棕色糙毛,花萼宿存。花期4-6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丘陵山地或平地,疏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客地,东至台湾,西至四川、云南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呈细长圆柱形,弯曲,有分枝。长短不等,直径约1.5cm,根头部膨大,有多数木质茎基。表面灰棕色或红棕色,较光滑,有网状细皱纹。木质坚硬,难折断,断面淡棕色。无臭,味淡。
性味
酸;甘;性温
功能主治
和血止血;消肿止痛。主月经不调;吐血;衄血;便血;崩漏;痢疾;脘腹疼痛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;或鲜根皮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汪连仕《采药书》:治疬串,能拔根。医风,合巴山虎(闹羊花根),蒸酒服。2.《草木便方》:治赤白久痢,血崩,肠风下血,痔漏,跌打损伤,生肌肉。3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吐血,崩症。去风寒,和血。4.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治月经不调,止红崩;浸酒内服,可治风湿。5.《江西草药》:活血,止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打米花
- 鹧鸪血
- 向日葵叶
- 景天三七根
- 金礞石
- 朴消
- 棉花子
- 橘红珠
- 南天竹叶
- 木棉花
- 棘刺花
- 美丽胡枝子花
- 美洲凌霄
- 毛轴莎草
- 蒟酱叶
- 米来瓜
- 米伞花
- 马尿花
- 毛冬青叶
- 木姜子
- 粳米泔
- 茎花来江藤
- 独活
- 木姜子叶
- 聚头蓟
- 娘娘菜
- 猴头菌
- 滇南寄生
- 龙眼肉
- 金毛七
- 米碎花
- 青蒿露
- 曲枝假蓝
- 盾叶唐松草
- 到老嫩
- 毛叶柿叶
- 猫脚印
- 毛车藤
- 满山红油
- 柠檬桉
- 大管
- 毛花槭
- 掐不齐
- 酒糟
- 鸭脚茶
- 金丝草
- 绵马贯众
- 金盏草根
- 豇豆
- 茉莉花露
- 金丝莲
- 金甲豆
- 牡蒿根
- 秋鼠曲草
- 金刚藤
- 面头叶
- 荆芥叶莸
- 金精石
- 绛梨木叶
- 檵花根
- 金榭榴
- 江篱
- 金盏菊
- 南瓜藤
- 李根皮
- 金刷把
- 中华赛爵床
- 金刚藤头
- 秋海棠花
- 冬瓜皮
- 矩形叶鼠刺
- 聚花草
- 黄蜀葵
- 金樱子
- 芸香
- 桔梗
- 丁香油
- 金丝刷
- 金猫头
- 金丝矮陀陀
- 刀豆根
- 带叶报春花
- 金盏菊花
- 菊花暗消
- 尖尾风
- 黑皮青木香
- 红云草
- 金缕梅
- 蓟罂粟根
- 金沸草
- 败酱草
- 鳍蓟
- 金珠柳
- 金挖耳根
- 箐跌打
- 绞股蓝
- 荚蒾子
- 金光菊
- 绛梨木子
- 金橘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