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桕子
《中华本草》:乌桕子
拼音注音
Wū Jiù Zǐ
别名
乌茶子、桕仔、琼仔、拱仔。
英文名
Seed of Chinese Tallowtre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 (L.)Roxb.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pium sebiferum (L.) Roxb.采收和储藏:果熟时采摘,取出种子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乌桕 落叶乔木,高达15m,具乳汁。树皮暗灰色,有纵裂纹。叶互生;叶柄长2.5-6cm,顶端有2腺体;叶片纸质,菱形至宽菱状卵形,长和宽约3-9cm,先端微凸尖到渐尖,基部宽楔形;侧脉5-10对。穗状花序顶生,长6-12cm;花单性,雌雄同序,无花瓣及花盘;最初全为雄花,随后有l-4朵雌花生于花序基部;雄花小,10-15朵簇生一苞片腋内,苞片菱状卵形,先端渐尖,近基部两侧各有1枚腺体,萼杯状,3浅裂,雄蕊2,稀3,花丝分裂;雌花具梗,长2-4mm,着生处两侧各有近肾形腺体1,苞片3,菱状卵形,花萼3深裂,子房光滑,3室,花柱基部合生,柱头外卷。蒴果椭圆状球形,直径l-1.5cm,成熟时褐色,室背开裂为3瓣,每瓣有种子1颗;种子近球形,黑色,外被白蜡。花期4-7月,果期10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野生或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台湾。
化学成分
种皮含脂肪油(fatty oil);成熟的种子含脂类(lipid)。
性味
甘;凉;有毒
归经
肾;肺经
功能主治
拔毒消肿;杀虫止痒。主湿疹;癣疮;皮肤皲裂;水肿;便秘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捣敷。内服:煎汤,煎汤,3-6g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桕油,服一合,令人下利,去阴下水气。炒子作汤亦可。2.《纲目》:桕油,涂一切肿毒疮疥。3.《天宝本草》:通肠利便。治大便秘结,水肿病,寒火结胸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乌桕子
拼音注音
Wū Jiù Zǐ
别名
乌茶子(《天宝本草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种子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乌桕木根皮"条。
性味
甘,凉,有毒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凉,无毒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,凉,无毒。"
③《天宝本草》:"有大毒。"
功能主治
杀虫,利水,通便。治疥疮,湿疹,皮肤皲裂,水肿。便秘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桕油,服一合,令人下利,去阴下水气。炒子作汤亦可。"
②《纲目》:"桕油,涂一切肿毒疮疥。"
③《天宝本草》:"通肠利便。治大便秘结,水肿病,寒火结胸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榨油涂、捣烂敷擦或煎水洗。内服:煎汤,1~2钱。
复方
①治脓疮疥疮:桕油二两,水银二钱,樟脑五钱,同研,不见星乃止,以温汤洗净疮,以药填入。(《唐瑶经验方》)
②治湿疹:乌桕种子(鲜)杵烂,包于纱布内,擦患处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③治竹木刺入肉:乌桕种子合冷饭粒捣烂敷患处,刺即逐渐浮出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④治手足皲裂:乌桕子煎水洗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瓜蒌皮
- 蛇尾草
- 绿绒蒿
- 奶汁树
- 桂花跌打
- 梗花雀梅藤
- 狗脑
- 五指毛桃果
- 扭鞘香茅
- 家兔骨
- 女贞皮
- 光叶山黄麻
- 马桂花
- 高粱乌米
- 虎尾轮根
- 乌棒子
- 盐肤木根皮
- 大草乌
- 炙甘草
- 葛上亭长
- 南蛇藤叶
- 南板蓝根
- 万寿菊花
- 乌榄叶
- 狗乳汁
- 乌梅
- 牛嗓管树
- 啄木鸟
- 牛嗓管
- 糯米泔
- 南蛇竻根
- 亮光菜
- 鬼笔
- 乌桕根皮
- 糯稻根
- 宁油麻藤
- 奶浆柴胡
- 牛白藤根
- 八节毛
- 高梁泡叶
- 乌奴龙胆
- 关白附子
- 谷芽
- 万年青根
- 昆明鸡脚黄连
- 万年青
- 穿山龙
- 南鹤虱
- 干姜
- 普陀南星
- 高山紫菀
- 葛粉
- 吉林乌头
- 岩豆
- 钮子七
- 南蛇簕
- 鬼盖
- 观音苋根
- 瓜子金
- 光叶水苏
- 乌药花
- 关东丁香
- 赶风柴
- 乌柳
- 菊花叶
- 茅苍术
- 石风丹
- 伽喃香
- 龙爪树
- 南瓜花
- 桂花露
- 南蛇竻苗
- 干旱毛蕨
- 狗心
- 葛藟叶
- 南方六道木
- 榕树
- 碱黄鹌菜
- 高山瓦韦
- 甘木通
- 葫芦巴
- 构皮麻
- 蹋菜
- 甘薯
- 红云草
- 贵州落地金钱
- 狗尾巴参
- 广藿香
- 葛仙米
- 岗柃
- 瓜螺
- 乌泡刺
- 楠木
- 广东万年青
- 桂皮紫萁
- 广布柳叶菜
- 岩酸
- 葛藟根
- 橄榄
- 桂花岩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