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尾蕉叶
《*辞典》:凤尾蕉叶
拼音注音
Fènɡ Wěi Jiāo Yè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叶。
原形态
苏铁,又名:番蕉(《群芳谱》),凤尾松(《花镜》),铁树(《纲目拾遗》),避火蕉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大风尾(《陆川本草》),铁甲松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常绿灌木或乔木,高2~3米。干粗壮,圆柱形,多单生,有极明显的叶痕。叶多数,外弯,聚生于干顶,羽状复叶,长0.5~2米;小叶多数,革质,线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而锐,边缘背卷,上面秃净,下面被疏毛,中部的小卟长达15厘米左右,愈至下部的愈短,基部叶片退化为锐刺.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序曰柱形,长达45匣米,由多敷紧贴的覆瓦状排列、楔形的鳞片构成,每一鳞片下面遍布多数球状,1室的花药;雌花序为半球状的头状体,心皮叶阔卵形,密被褐色毡毛,篦状深裂,其下侧着生3~5个胚珠。种子扁卵形,长约4厘米,角质,棕赤色。花期夏秋。
生境分布
分布福建、广东,现各地普遍栽培。
性味
甘酸,微温。
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甘,微温,有小毒。"
②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性寒,味酸。"
归经
《闽东本草》:"入肝、胃二经。"
功能主治
理气、活血。治肝胃气痛,经闭,难产,咳嗽,吐血,跌打,刀伤。
①《纲目拾遗》:"平肝,统治一切肝气痛。"
②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活血行瘀,去风解毒。"
③《陆川本草》:"消炎,止血。治痰多咳嗽,痢疾刀伤跌打。"
④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消痰止咳,理气活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烧存性研末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胃痛:铁树叶五钱,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②治难产:铁树叶三片,煎水一碗服。(《指南方》)
③治妇女经闭:苏铁叶晒干烧存性研末,每次取二钱,用红酒送下,日服一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④治吐血:铁树叶、紫金牛各五钱;加糯米饭草四钱,青石蚕三钱。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昆布
- 南瓜花
- 黑种草子
- 灯盏细辛
- 桂花子
- 土马骔
- 白牛膝
- 鸡爪花
- 菠萝皮
- 黄花紫丹参
- 五蕊寄生
- 蒲草根
- 海龙
- 异叶青兰
- 蜈蚣草
- 里白
- 毒箭羊角拗
- 角翅卫矛
- 灯笼婆婆纳
- 黄杨根
- 落花生枝叶
- 灯蛾
- 刺竹叶
- 水松球果
- 粉萆
- 割舌罗
- 密穗砖子苗
- 长刺卫矛
- 斑鸠占
- 罗锅底
- 扁蒲扇
- 黄背草果
- 威灵仙
- 麻风树
- 醉马草
- 山黄皮
- 毛柄短肠蕨
- 跌打老
- 小叶薄荷
- 田螺
- 毛罗勒
- 岩筋菜
- 花叶矮沱沱
- 龟甲胶
- 独脚乌桕
- 春花木
- 青风藤
- 血人参
- 楸树
- 杉塔
- 山马鞭草
- 马钱子粉
- 桃茎白皮
- 翼首草
- 川楝子
- 大叶紫薇
- 五色梅叶
- 毛冬瓜根
- 刺瓜
- 地柏叶
- 狼麻
- 滇池海棠
- 多足蕨
- 卷毛耳草
- 金荞麦茎叶
- 大羽藓
- 珠芽蓼
- 白牛胆根
- 脓见愁根
- 太阳海星
- 石梓
- 芋儿七
- 鹧鸪
- 白扁豆
- 菠萝根叶
- 栗柄金粉蕨
- 肿足蕨
- 刺果卫矛
- 美商陆子
- 越南悬钩子
- 紫贝
- 酸枣树皮
- 青头雀
- 凤尾贯众
- 牡鼠粪
- 雪山一支蒿
- 蝙蝠葛叶
- 胡萝卜
- 鹿尾
- 黄花稔
- 野扁豆
- 关苍术
- 万年松
- 樱额
- 广西过路黄
- 黄海葵
- 姜黄
- 三叶茶
- 水松
- 箭叶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