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血
《中华本草》:鹅血
拼音注音
é Xuè
英文名
Goose blood
出处
出自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科动物家鹅的血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ser cygnoides domestica Brisson采收和储藏:宰鹅时留取鹅血,鲜用。
原形态
家鹅,体长约60-80cm。嘴扁阔,前额有肉瘤,雄者膨大,黄色或黑褐色。颈长。体躯宽壮,龙骨长,胸部丰满。尾短。羽毛白色或灰色。脚大有蹼,黄色或黑褐色。体躯站立时昂然挺立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水性好,善在水中生活。群性强,性很勇敢,喜斗遇人或其他动物时,常头向前下方伸,张开两翅用嘴喙击而无所顾忌。听觉灵敏,鸣声宏大,又好相应和。以青草、蔬菜、种籽、糠麸等植物 性为食。资源分布:以华东、华南地区饲养较多。一般饲养于河湖近旁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归经
心;肝;胃经
功能主治
解毒;散血;消坚。主噎膈反胃;药物中毒
用法用量
内服:乘热生饮,100-200ml;或制成糖浆、片剂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经逢原》:鹅血能涌吐胃中瘀结,开血膈吐逆,食不得入,乘热恣饮,即能呕出病根。中射工毒者饮之,并涂其身即解,以其能食此虫也。2. 陶弘景:中射工毒者饮血,又以涂身。3.《纲目》:解药毒。4.《本草从新》:愈噎膈反胃。5.《本草求原》:苍鹅血,治噎膈反胃;白鹅血。能吐胸腹诸虫血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鹅血
拼音注音
é Xuè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为鸭科动物鹅的血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咸,平,微毒。"
功能主治
治噎膈反胃,解毒。
①陶弘景:"中射工毒者饮血,又以涂身。"
②《纲目》:"解药毒。"
③《本草从新》:"愈噎膈反胃。"
④《本草求原》:"苍鹅血,治噎膈反胃;白鹅血,能吐胸腹诸虫血积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开水冲服。
各家论述
《本经逢原》:"鹅血能涌吐胃中瘀结,开血膈吐逆,食不得入,乘热恣饮,即能呕出病根。中射工毒者饮之,并涂其身即解,以其能食此虫也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楠
- 粃壳草
- 猬心肝
- 鹅肠菜
- 复叶披麻草根
- 瓶蕨
- 胖树根
- 藨寄生
- 大避债蛾
- 蓬莪术
- 粘毛鼠尾草果
- 砒霜
- 萍蓬草根
- 绢毛木姜子
- 大叶菜
- 鸭公藤
- 苦木叶
- 白活麻
- 叶上果根
- 水黄杨木
- 锡兰肉桂
- 野苏麻
- 牡丹花
- 野黄瓜
- 苎麻皮
- 雷丸
- 盐蛇
- 蒲黄
- 绿萼梅
- 乌药花
- 马蹄荷
- 珠果黄紫堇
- 枇杷叶露
- 关白附
- 狗齿
- 獐髓
- 海蕴
- 地钱
- 虫牙药
- 白石脂
- 铜罗伞
- 豌豆七根
- 樟脑
- 鳑魮鱼
- 贴骨散
- 梧桐
- 半边苏
- 三叶崖爬藤
- 藏荆芥
- 老鼠刺
- 小果倒地铃
- 地锦苋
- 薇籽
- 小花吊兰
- 白子菜
- 阔叶赤车使者
- 蓬子菜
- 红皮
- 地盘松球
- 草牡丹
- 蘽根
- 白茅根
- 云南红豆蔻
- 土贝母
- 野烟叶
- 红楠
- 木芙蓉
- 刺玫果
- 一枝蒿
- 合欢皮
- 栓皮栎
- 大黄茎
- 苏铁叶
- 含羞草根
- 火焰兰
- 野木瓜果
- 贝母兰
- 腊梅
- 毛野丁香叶
- 红牛尾七
- 有柄石韦
- 广东升麻
- 索骨丹
- 臭梧桐
- 水苦荬
- 列当
- 玉蜀黍根
- 黄荆
- 桃枝
- 天韭
- 岩豆根
- 胭木
- 石菖蒲花
- 神仙掌花
- 高粱
- 密陀僧
- 五色梅
- 灵砂
- 茶子心
- 豆列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