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箭杆草
《*辞典》:青箭杆草
拼音注音
Qīnɡ Jiàn Gǎn Cǎo
别名
大柴胡、银柴胡、马兰头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毛茎马兰的全草。夏季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50~100厘米。茎直立,全体有短毛。基部叶花后雕落;茎上叶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4~6厘米,宽1.5~2厘米,先端尖或钝,基部下延成短柄或近乎无柄,边缘具深浅不同的锯齿,下面有毛。头状花序排列呈伞房状,有梗,直径约1.5厘米;总苞钟形,苞片3列,有毛,外列较短,椭圆形,内列较长,线形;舌状花1列,白色,雌性,舌片长约7毫米,管长约2.5毫米;管状花黄色,两性,长约6毫米,雄蕊5,花药基部钝而全缘,子房下位,柱头,2裂。瘦果有毛;冠毛棕黄色。花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分布华东、西南等地。
性味
性凉,微苦辛。
功能主治
发汗解表,理气,止痛。
复方
①治骤然胸口痛如刀刺:青箭杆草叶三钱五分,田蒿子二钱五分,小种巴茅心三根。对开水捣烂,取汁服(用药渣搓痛处)。每次一酒杯,连服三次。
②治周身疼痛,有时胸痛彻背:青箭杆草三钱,铁箭风根二钱。共捣烂,对淘米水吃。每次半茶杯。
③治风热感冒:青箭杆草根、牛蒡子根各三钱,紫苏根二钱,桑树根、黄巴茅根各一钱。熬水服,每日三次,每次半饭碗。
④治蛇咬伤:先将头顶(百会)用针刺出微血,再用青箭杆草适量捣烂敷上,用扇频扇至发凉及疮口出黄水,病即减轻。(性味以下出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青琅玕
- 升药底
- 香唐松草
- 熊脂
- 藏羚角
- 紫茉莉子
- 铁苋
- 栗叶
- 葛根
- 藨草
- 地八角
- 序梗女贞
- 牛黄
- 苦绳
- 半边菜
- 石帆
- 土田七
- 野木鱼
- 山小橘
- 赤火绳
- 苦菜
- 海石鳖
- 多鳞鳞毛蕨
- 野竹兰
- 马骨节
- 大飞扬草
- 栝楼子
- 芜菁
- 仙顶梨
- 青藤
- 藤槐
- 红毛蛇
- 广西九里香根
- 岩七
- 黄毛榕
- 焮麻
- 菟丝子
- 硬骨凌霄
- 栓皮栎
- 碗蕨
- 矮杨梅果
- 大白顶草
- 桂木干
- 小松藻
- 黑参
- 漆树木心
- 毛叶三条筋
- 田螺壳
- 胖大海
- 过山龙
- 头花杜鹃
- 匍伏堇
- 野芝麻
- 酸浆根
- 断血流
- 欧李
- 榆树
- 麝香壳
- 松球
- 破布草
- 天麻
- 红沙
- 竹鸡
- 翼枝榆
- 鲜黄连
- 淡竹根
- 莲子心
- 大夜关门根
- 菊花叶
- 盐蛇
- 狗缨子
- 绿花独活
- 南方露珠草
- 文冠果
- 扇子七
- 防风花
- 广西过路黄
- 索骨丹
- 艾纳香根
- 紫青藤
- 滇海水仙花
- 草苁蓉
- 狗骨
- 黄唇鱼肝
- 山甘草
- 山蚂蝗
- 菥蓂
- 自事口草
- 碎骨仔树
- 木香花
- 黄秦艽
- 山柳
- 泥鳅
- 枫香树根
- 葱实
- 糖茶藨
- 盐肤木皮
- 玉叶金花
- 梳篦叶
- 半柱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