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母草花
《中华本草》:益母草花
拼音注音
Yì Mǔ Cǎo Huā
别名
茺蔚花
英文名
Motherwort Flow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细叶益母草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onurus japonicus Houtt. L. sibiricus L.采收和储藏:夏季药初开时采收,去净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60-100cm。茎直立,四棱形,被微毛。叶对生;叶形多种;叶柄长0.5-8cm。一年生植物基生叶具长柄,叶片略呈圆形,直径4-8cm,5-9浅裂,裂片具2-3钝齿,基部心形;茎中部叶有短柄,3全裂,裂片近披针形,中央裂片常再3裂,两侧裂片再1-2裂,最终片宽度通常在3mm以上,先端渐尖,边缘疏生锯齿或近全缘;最上部叶不分裂,,线形,近无柄,上面绿色,被糙伏毛,下面淡绿色,被疏柔毛及腺点。轮伞花序腋生,具花8-15朵;小苞片针刺状,无花梗;花萼钟形,外面贴生微柔毛,先端5齿裂,具刺尖,下方2齿比上方2齿长,宿存;花冠唇形,淡红色或紫红色,长9-12mm,外面被柔毛,上唇与下唇几等长,上唇长圆形,全缘,边缘具纤毛,下唇3裂,中央裂片较大,倒心形;雄蕊4,二强,着生在花冠内面近中部,花丝疏被鳞状毛,花药2室;雌蕊1,子房4裂,花柱丝状,略长于雄蕊,柱头2裂。小坚果褐色,三棱形,先端较宽而平截,基部楔形,长2-2.5mm,直径约1.5mm。花期6-9月,果期7-10月。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株高达80cm。茎直立,四棱形,有糙伏毛,叶对生。叶柄长0.5-5cm;茎最下部的叶早落,中部的叶卵形,掌状3全裂,长约5cm,宽约4cm,裂片长圆状鞭形,再羽状分裂成3裂的线状小裂片,宽度通常1-3mm;最上部叶明显3裂,小裂片线形,近无柄,上面绿色,疏伞花序腋生,多花;无花梗;小苞片针刺状,比萼筒短,被糙伏毛,花萼钟形,外面被柔毛,先端5齿裂,具尖刺,上方3齿比下方2齿短,宿存。花冠唇形,淡红以或紫红色,长15-20mm,外面密被长柔毛,上唇比下唇长1/4左右,由唇长圆形,全缘,下唇3裂,中央裂片卵形;雄蕊4,二强,着生在花冠内面近中部,花丝疏被鳞状毛,花花2室;雌蕊1,子房4裂,花柱丝状,略长于雄蕊,柱头2裂。小坚果褐色,三棱形,上端较宽而平截,基部楔形,长约2.5mm。花期6-9月,果期7-10月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干燥的花朵,花萼及雌蕊大多已脱落,长约1.3cm,淡紫色至淡棕色,花冠自先羰向下渐次变细;基部联合成管,上部2唇形,上唇长圆形,全缘,背部密具细长白毛,也有缘毛;下唇3裂,中央裂片倒脏形,背产具短绒毛,花冠管口处有毛环生;雄蕊4,二强,着生在花冠筒内,与残存的花柱,常伸出于冠筒之外。气弱,味微甜。[br]以干燥、无叶及无杂质者为佳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养血;活血;利水。主贫血;疮疡肿毒;血滞经闭;痛经;产后瘀阴腹痛;恶露不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
各家论述
1.《纲目》:治肿毒疮疡,消水行血,妇人胎产诸病。2.《江苏植药志》:民间用作妇女补血剂。通常于冬季和以红糖及乌枣,饭锅内蒸,逐日服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益母草花
拼音注音
Yì Mǔ Cǎo Huā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得花,夏季花初开时采收,去净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益母草"条。
生境分布
主产江苏、安徽等地。
形状
干燥的花朵,其花萼及雌蕊都已脱落,长约1.3厘米,淡紫色至淡棕色,花冠自顶端向下渐次变细;基部联合成管,上部2唇形,上唇长圆形,全缘,背部密具细长白毛,也有缘毛;下唇3裂,中央裂片倒心脏形,背部具短绒毛,花冠管口处有毛环生;雄蕊4,2强,着生在花冠筒内,与残存的花柱,常伸出于冠筒之外。气弱,味微甜。以干燥、无叶及无杂质者为佳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味微苦甘。"
功能主治
①《纲目》:"治肿毒疮疡,消水行血,妇人胎产诸病。"
②《江苏植药志》:"民间用作妇女补血剂。通常于冬季和以红糖及乌枣,饭锅内蒸,逐日服用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药王茶
- 红厚壳
- 河乌
- 海杧果
- 黄梢蛇
- 黄栎
- 腰骨藤
- 泽兰
- 石寄生
- 海红
- 水松皮
- 黄杨叶
- 化香树叶
- 湿鼠曲草
- 水獭肝
- 蛤蚧
- 水杨梅根
- 水苦荬根
- 蔊菜
- 浙地黄
- 石蛇
- 沙糖根
- 厚朴子
- 红牛毛刺
- 石凤丹
- 浙雁皮
- 石头菜
- 桦叶荚蒾
- 红子仔
- 响叶杨
- 荔枝草
- 沙红柳
- 樟木
- 回阳生
- 羊角参
- 樟树皮
- 深山酢浆草
- 石珠
- 厚叶沿阶草
- 回回蒜
- 羽叶山蚂蝗
- 黄栌枝叶
- 缩砂蜜
- 羊肚菌
- 厚叶牛耳草
- 水藁本
- 粗榧子
- 石帆
- 石枫药
- 胭脂木
- 棕榈
- 核桃叶
- 珊瑚草
- 猪毛蕨
- 红对节子
- 合掌消
- 云南铁角蕨
- 豆渣树
- 胆木
- 滚龙草
- 蝎子七
- 豆蔻花
- 狗乳汁
- 大狗尾草
- 伏牛花
- 干檀香叶
- 大花卫矛
- 金纽子
- 番木瓜叶
- 雁肪
- 风寒草
- 黄颔蛇骨
- 前胡
- 广西莲座蕨
- 黄精
- 卤碱
- 野席草根
- 单叶铁线莲
- 地不容
- 金盏草
- 芝麻壳
- 檰芽
- 甘西鼠尾
- 大白杜鹃
- 金耳环
- 塌菜
- 蛇菰
- 蜂斗菜
- 雪梨膏
- 黄秋葵根
- 庵 (艹闾)子
- 大种半边莲
- 黄花小二仙草
- 黄花菜
- 黄花鸢尾
- 粳谷奴
- 破布叶
- 天水蚁草
- 鸡骨柴叶
- 苦马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