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瘿
《中华本草》:桑瘿
拼音注音
Sānɡ Yǐnɡ
出处
出自《百草镜》:桑老则树生瘦,其状如瘤,用刀斫下,阴干入药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桑老树上的结节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rus alba L.
采收和储藏:冬季桑树修枝时,锯取老桑树上的瘤状结节,趁鲜时劈成不规则小块片,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rus alba L.
采收和储藏:冬季桑树修枝时,锯取老桑树上的瘤状结节,趁鲜时劈成不规则小块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3-15m。树皮灰白色,有条状浅裂;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,纤维性强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l-2.5cm;叶片卵形或宽卵形,长5-20cm,宽4-10cm,先端锐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,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,上面无毛,有光泽,下面脉上有短毛,腋间有毛,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,背面较明显;托叶披针形,早落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雌、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,腋生;雌花序长l-2cm,被毛,总花梗长5-10mm;雄花序长1-2.5cm,下垂,略被细毛;雄花具花被片4,雄蕊4,中央有不育的雌蕊;雌花具花被片4,基部合生,柱头2裂。瘦果,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,长l-2.5cm,初时绿色,成熟后变肉质、黑紫色或红色。种子小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丘陵、山坡、村旁、田野等外,多为人工栽培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不规则块片,大小不一。外表面灰棕色,有浅棕色点状突起的皮孔。质坚韧,不易折断,劈面黄白色,木纹较细密,有的髓部中空或为朽木状,棕褐色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苦;性平
归经
肝;胃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温;止痛;消肿。主风温痹痛;胃痛;鹤膝风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酒浸、醋磨服。
复方
治老年鹤膝风:桑树上结累一块, 以陈米醋磨服,取泻。泻后,急服补中益气汤。 (《岭南采药录》)
各家论述
《百草镜》:去风痹诸湿。浸酒用,治胃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桑瘿
拼音注音
Sānɡ Yǐnɡ
出处
《百草镜》
来源
为老桑树上的结节。
功能主治
《百草镜》:"去风痹诸湿。浸酒用,治胃痛。"
复方
治老年鹤膝风:桑树上结累一块,以陈米醋磨服,取泻。泻后,急服补中益气汤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女娄菜
- 毛鬼头伞
- 莕菜
- 藏菌陈
- 疏叶香根芹
- 山柑算盘子
- 棣棠花
- 红花子
- 铁马鞭
- 婆罗门皂荚
- 三筒管
- 籼米
- 淡秋石
- 黄瘤孢
- 旋花
- 松鼠
- 水珠草
- 白三七根
- 小鹭鸶兰
- 山羊肉
- 红背叶
- 寒莓叶
- 橄榄
- 千年健
- 断肠草
- 地精草
- 柳穿鱼
- 石龙胆
- 柿饼
- 定经草
- 石芥菜
- 虎杖
- 茳芒决明
- 海南粗榧
- 贯叶连翘
- 过墙风
- 川滇桤木
- 剪刀股
- 散血藤
- 鸡爪槭
- 刺果藤仲
- 剪刀草
- 黄葵
- 猫儿屎果
- 柽柳
- 蹋菜
- 管仲
- 帽兰
- 百里香
- 脉耳草
- 牛金子
- 母猪藤根
- 大独脚金
- 海螺壳
- 红鬼笔
- 蜥蜴
- 蜂胶
- 金钟花
- 狐狸尾
- 蝎子七
- 大鲵
- 阔叶十大功劳
- 六道木
- 金鸡尾
- 牛胞衣
- 接筋草
- 飞廉
- 桦菌芝
- 五香血藤
- 鸡根
- 苦楝花
- 苦草
- 海蟑螂
- 楤木根
- 铧头草
- 大横纹
- 簇生卷耳
- 地骷髅
- 穿地龙
- 钓樟根皮
- 太平莓
- 樟木
- 带刺马鞭
- 石龙芮子
- 小叶黑面叶
- 大丁草
- 竹林消
- 黑壳楠
- 黑风藤
- 海蛤壳
- 杏香兔耳风
- 粉萆薢
- 黄秦艽
- 萹蓄
- 野靛青
- 黄杨
- 使君子根
- 杏子
- 蟹爪
- 空心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