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楂木
《中华本草》:山楂木
拼音注音
Shān Zhā Mù
别名
赤爪木
英文名
Howthom wood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野山楂等的木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var.major N.E.Br.2.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采收和储藏:修剪时留较粗茎枝。
原形态
1.山里红 落叶乔木,高达6m。枝刺长1-2cm,或无刺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2-6cm;叶片阔卵形或三角卵形稀菱状卵形,长6-12cm,宽5-8cm,有2-4对羽状裂片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,上面有光泽,下面沿叶脉被短柔毛,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。伞房花序,直径约4-6cm;萼筒钟状,5齿裂;花冠白色,直径约1.5cm,花瓣5,倒卵形或近圆形;雄蕊约20,花药粉红色;雌蕊1,子房下位,5室,花柱5。梨果近球形,直径可达2.5cm,深红色,有黄白色小斑点,萼片脱落很迟,先端留下一圆形深洼;小核3-5,向外的一面稍具棱,向内面侧面平滑。花期5-6月。果期8-10月。2.山楂 本种与山里红极为相似,仅果形较小,直径1.5cm;叶片亦较小,且分裂较深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山楂生于海拔100-1500m的溪边、山谷、林缘或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1.山里红 分布于华北及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等地。2.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江南等地。
性味
苦;寒;无毒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祛风燥湿,止痒。主痢疾,头风,身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《唐本草》:主水痢,头风,身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山楂木
拼音注音
Shān Zhā Mù
别名
赤爪木(《唐本草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等的木材。
性味
《唐本草》:"味苦,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唐本草》:"主水痢,头风,身痒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颔蛇骨
- 猫肝
- 小果卫矛
- 对叶豆
- 银边翠
- 蛤蜊肉
- 小叶金老梅
- 毛黐头婆
- 大叶青木香
- 亚婆潮
- 白鹇
- 番石榴干
- 帕梯果
- 毛女贞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牛腰子果
- 三爪金龙
- 黄珠子草
- 树三角枫
- 驴断肠
- 千叶独活
- 海鹞鱼
- 黄金菊根
- 乌灵参
- 柄马勃
- 野杜仲
- 梅梗
- 术苗
- 心叶秋海棠
- 九香虫
- 厚叶贯众
- 老鼠吹箫
- 萝芙木
- 乌贼鱼腹中墨
- 四川苦丁茶
- 十两叶
- 驴打滚草
- 锥螺厣
- 白鸡肫
- 毛蒌
- 毛叶天胡荽
- 巴茅根
- 罗汉松根皮
- 海蛤壳
- 蟹
- 铁扫竹
- 山麻根
- 手参
- 降香
- 大苦草
- 桂叶素馨
- 大叶仙茅
- 铁树花
- 山白果根
- 白粉藤
- 野猪黄
- 天麻
- 白蜡树叶
- 青竹标
- 海柏
- 夜交藤
- 三叉凤尾蕨
- 猪髓
- 木槿根
- 光慈姑
- 小伸筋草
- 百里香
- 奶浆参
- 苔菜
- 水蛭
- 苦檀子
- 夏至草
- 香苏草
- 柿霜
- 球花党参
- 卷耳
- 莳萝子
- 常春藤
- 树茭瓜果
- 美丽胡枝子
- 小红藤
- 甘青铁线莲
- 黄梢蛇
- 赤胫散
- 海马
- 金雀花
- 双飞蝴蝶
- 水麻tiao
- 横经席
- 大肺经草
- 橘叶
- 麻柳树根
- 野菠菜
- 屎咕咕
- 百部
- 肾经草
- 芭蕉叶
- 刮筋板
- 樟木
- 蝗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