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椒根
《*辞典》:山椒根
拼音注音
Shān Jiāo Gēn
别名
铁杆椒根(《贵州草药》),黄椒根、单面针根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大叶花椒的根。
性味
辛,温。
①《贵州草药》:"性温,味辛。"
②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性温,味辛涩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化痰,活血,止痛。治劳伤咳嗽、吐血,跌打损伤,牙痛。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治牙痛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理气祛痰,和血定痛。"
③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活血,散瘀,接骨,续筋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,扭伤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复方
①治劳伤咳嗽:铁杆椒根一两,青鱼胆根、兔耳风根各五钱,泡白酒半斤。日服三次,每次五钱至一两。
②治劳伤吐血:铁杆椒根一两,大苋菜、大种鸡儿肠各五钱,泡酒半斤。日服三次,每次三钱。
③治牙痛:铁杆椒根皮一小块,放牙痛处。(选方出《贵州草药》)
临床应用
用于麻醉:取单面针根制成自50%注射液。用于局麻或穴位麻醉。剂量视具体情况而定,外科手术中最高1次量有用至150毫升的,未发现对心脏、血压、脉搏等不良影响。曾对10例腋臭、膀胱石、输卵管结扎、截肢、骨髓炎、胃切除、骨瘤等手术进行局麻,结果痛觉消失,病人安静合作、基本无呻吟,腹肌基本松弛者9例;痛觉消失,手术中有呻吟、但尚能合作完成手术,肌肉基本松弛者1例。对21例肾切开取石、甲状腺切除、胃切除、阑尾切除、胆囊切除、膀胱取石、疝修补等进行穴位麻醉,取得一级效果者10例,二级效果者10例,三级效果者1例。亦可将单面针用酒精浸成20%的溶液,涂于局部作表面麻醉。据lOO多例乳牙、松动恒牙拔除的麻醉观察,一般用药后5~10分钟即起止痛作用,未发现毒性反应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贵州花椒
- 高粱七
- 鳣鱼肝
- 细枝柃
- 金刚藤
- 海参肠
- 庐山香科科
- 紫金砂
- 云实根
- 金盏菊根
- 谷皮藤
- 白藨
- 小叶寄树兰
- 对叶四块瓦
- 飞扬草
- 垂丝海棠
- 厚叶牛耳草
- 乌梢蛇
- 滇苦菜
- 柏勒儿茶
- 雕爪
- 降龙草
- 西藏花椒
- 棠梨枝叶
- 番石榴树皮
- 肾子草
- 红皮
- 牛蹄甲
- 淡花当药
- 羊皮
- 刺果苏木
- 锯齿王
- 白背三七茎叶
- 剑皮树菌
- 偷筋草
- 金匙叶草
- 金毛七
- 洋蓍草
- 血榧
- 穗花杉叶
- 山五味子根
- 变叶胡椒
- 塔黄
- 山羊参
- 石蕨
- 煅石膏
- 苦瓜花
- 乌蔹莓
- 三果木皮
- 碧桃干
- 乌头附子尖
- 猴高铁
- 桂花枝
- 小粘叶
- 红花苗
- 红簕钩
- 十两叶
- 大风子油
- 木半夏根
- 白果叶
- 豆腐渣果
- 六月青
- 柠檬根
- 新疆藁本
- 角果木叶
- 樗鸡
- 炉甘石
- 角果木
- 毛野丁香叶
- 帘子藤
- 端哼
- 针刺铁仔
- 马鹊树
- 水牛角浓缩粉
- 牛胞衣
- 梨果仙人掌
- 叶下珠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蘡薁
- 柴厚朴
- 胖儿草
- 竹叶防风
- 姜黄草
- 凉三七
- 水白蜡树皮
- 鱼翅
- 水苦荬根
- 糠油
- 野兔毛
- 野兔脑
- 茸毛木蓝
- 胡颓子
- 小叶罗汉松
- 山柳菊
- 穿根藤
- 黄香薷
- 鲛鱼
- 文殊兰果
- 山梅花
- 满天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