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案板
《中华本草》:水案板
拼音注音
Shuǐ àn Bǎn
英文名
Herb of Floatingleaf Pondweed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眼子菜科植物浮叶眼子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tamogeton natans L.采收和储藏:8-10月采收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浮叶眼子菜,多年生水生草本。根茎发达,白色,常具红色斑点,多分枝;茎少分枝,直径1-2mm。叶两型;沉水叶常为叶柄状,条形,长10-20cm,宽2-3mm,很少有发育不全的叶片;浮水叶有长柄,卵状长圆至椭圆形,长4-10cm,宽2-4 cm ,先端争尖或钝圆,基部心形或下延于叶柄,全缘叶脉多条;托叶条状披针形,长约5cm,膜质而多脉。穗状花序于茎端腋生;梗长5-10cm,比茎略粗;穗长3-5cm,有较密生的花;花小,花被片4,绿色。小坚果倒卵形,长3-4cm,宽2.5-3mm,外果皮常为灰黄色,背部有脊,侧脊不明显,先端有短喙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池沼或浅河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。
化学成分
干全草含钙(0.43-1.38%)、磷与微量的锰。
性味
味微苦;性凉
归经
脾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除湿利水。主目赤肿痛;疮痈肿毒;黄疸;水肿;痔疮出血;蛔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水案板
拼音注音
Shuǐ àn Bǎn
别名
扫尔得木(藏名)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眼子菜科植物浮叶眼子菜的全草。8~10月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匍匐,具红色斑点。茎少分枝。有浮水和沉水两种叶,沉水叶常为叶柄状,线形;浮水叶宽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4~8厘米,宽1.5~3厘米,先端钝圆,基部心形或下延于叶柄,叶柄长于叶片。总花梗租短;穗状花序,圆柱形,具较紧密排列的花,黄绿色;雄蕊4:雌蕊4。小核果。
生境分布
生于水塘或水田中。分布东北及西藏等地。
性味
甘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解热,利水,止血,补虚,健脾,治结膜炎。牙痛,水肿,黄疸,痔疮,蛔虫病,干血痨,小儿疳积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铁扫竹
- 熊脑
- 黍茎
- 土牛党七
- 兔打伞
- 拟缺香茶菜
- 鲨鱼肉
- 珊瑚
- 枳根皮
- 橙子核
- 小梾木
- 尖叶川黄瑞木
- 银兰
- 灰树花
- 南天竹子
- 波罗蜜叶
- 梁王茶
- 柏枝节
- 麦奴
- 硬叶女娄菜
- 枳椇木皮
- 山胡椒
- 枳椇木汁
- 九龙藤叶
- 蛎菜
- 冬瓜藤
- 粉团花根
- 枣核
- 天目木姜叶
- 羊血
- 龙脑香子
- 山尖菜
- 肉半边莲
- 垂果大蒜芥
- 姜三七
- 岩青兰
- 南瓜根
- 蓝花棘豆
- 槐胶
- 阿魏侧耳
- 翠雀花
- 祖师麻
- 吴茱萸根
- 窝儿七
- 椒蒿
- 夏蜡梅
- 朱砂
- 天目琼花
- 桑叶露
- 掐不齐
- 九牛力
- 竹叶子
- 假芫茜
- 梅叶
- 山小橘
- 山羊耳
- 抱树莲
- 合萌叶
- 水湿柳叶菜
- 榔榆叶
- 水皂角子
- 苕叶细辛
- 西瓜子仁
- 栝楼皮
- 九头草
- 烧伤藤
- 狭叶山胡椒
- 紫青藤根
- 山花生
- 青通草
- 小草寇
- 双肾子
- 粽巴叶
- 苦丁
- 黑面叶
- 白千层
- 白腹锦鸡
- 牛戳口
- 蝎子七
- 活血连
- 狮子草
- 骆驼蹄瓣
- 红辣树根
- 灵香草
- 茅栗仁
- 刺桐花
- 香菇
- 玉米轴
- 木麻黄
- 昙花茎
- 青钱柳叶
- 柳叶菜根
- 剪夏萝
- 半枫荷根
- 铁力木
- 白降丹
- 驴头
- 硫黄
- 海月壳
- 鸭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