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胡满根
《中华本草》:水胡满根
拼音注音
Shuǐ Hú Mǎn Gēn
别名
苦(艹朗)树根
英文名
root of Unarmed Glorybower
出处
出自《广东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苦郎树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rodendron inerme(L.) Gaertn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。洗净,去青皮,蒸过晒干,切片备用。
原形态
攀援状灌木,高可达2m。直立或平卧;根、茎、叶具苦味。嫩枝灰黄色,被短柔毛。单叶对策 ;叶柄长约1cm;叶片薄革质,椭圆形、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3-7cm,宽1.5-4.5cm,先端钝尖,基部宽楔形或楔形,全缘,常略反卷,两面均被黄色细小腺点;侧脉4-7对。花极香,聚伞花序,生于叶腋或枝顶叶腋,有花3-7朵,花序梗长2-4cm;苞片极小,线形;花萼钟状,先端微5裂,花萼长约7mm;花冠白色,先端5裂,裂片长椭圆形,长约7mm,花冠管长2-3cm,外面有不明显的腺点,内面密生绢状柔毛;雄蕊4,偶为6,花丝紫红色,与花柱同伸出花冠;柱头2裂。核果倒卵形,直径7-10mm,花萼宿存。花、果期3-12月。
化学成分
根含毛蕊花甙(verbascoside)
性味
苦;寒
归经
肺;三焦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燥湿;活血消肿。主风湿热痹;肢软乏力;流感;跌打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;或浸酒饮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水胡满根
拼音注音
Shuǐ Hú Mǎn Gēn
出处
《广东中草药》
来源
为马鞭草科植物苦朗树的根。全年可采。洗净,去青皮,蒸过晒干,切片备用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水胡满"条。
性味
《广东中草药》:"苦,寒,气臭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散瘀逐湿,清热消肿。治风湿痹痛,坐骨神经痛,流感,疟疾,肝炎,肝脾肿大,跌打肿痛。
①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散瘀逐湿,通经祛痹,清热消肿止痛。治风湿性关节炎,神经痛,疟疾,肝脾肿大,四肢肌肉萎缩无力,大热症,跌打肿痛,腰腿痛。"
②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治风湿筋骨痛,胃痛,疟疾;肝炎的肝脾肿大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
复方
治风湿性关节炎、坐骨神经痛、流感:水胡满根一至三两,慢火煎,内服。(《广东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波缘楤木
- 百蕊草
- 曲枝天冬
- 白垩铁线蕨
- 清风藤
- 漆树皮
- 苕叶细辛
- 藤商陆
- 玉簪花
- 白腹锦鸡
- 巴豆叶
- 斑竹壳
- 野鸦椿叶
- 滨海前胡
- 阳雀花根
- 白扁豆
- 兔耳子草
- 洋蓍草
- 玉
- 北方点地梅
- 土大黄叶
- 盐匏藤果
- 盐麸木花
- 羊红膻
- 野豌豆
- 野酒花
- 槟榔花
- 瓣蕊唐松草
- 烟梦花
- 蛴螬
- 天仙果
- 天泡子
- 天王七
- 羊洪膻
- 斑花杓兰
- 百日草
- 越西木香
- 白椴
- 秋海棠花
- 冰
- 芡实根
- 土牛膝
- 白簕枝叶
- 天山堇菜
- 秧鸡
- 野花椒
- 柏树油
- 宽唇神香草
- 漆大姑根
- 云南铁扁担
- 团叶槲蕨
- 团花
- 半枫荷叶
- 由跋
- 罂粟嫩苗
- 野花生
- 天目木兰
- 羊肚
- 腰子草
- 千金子
- 阴香皮
- 甜杏仁
- 白头翁花
- 藤子甘草
- 玉溪天仙藤
- 藤黄连
- 白绒草
- 白花射干
- 白草
- 斑瓣虎耳草
- 翼首草
- 白兰花叶
- 宽叶紫萁
- 甜地丁
- 楸树
- 云实
- 球兰
- 南瓜七
- 半边钱
- 野罂粟
- 天目琼花
- 野香茅
- 白饭树根
- 白三七根
- 芫花根
- 云支花
- 燕窝
- 野升麻
- 秋鼠曲草
- 茄叶
- 半边苏
- 野樱花
- 野海椒
- 眼子菜根
- 天名精
- 扁豆衣
- 羊胡髭草
- 野鸦椿子
- 野京豆
- 藤本夜关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