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康钩粉草
《中华本草》:海康钩粉草
拼音注音
Hǎi Kānɡ Gōu Fěn Cǎo
别名
蓝心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海康钩粉草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seuderanthemum haikangense C.Y.Wu et H.S.Lo采收和储藏:夏秋季采收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海康钩粉草,小灌木,高40-100cm。仅花和花序被腺毛状短柔毛;枝圆柱形。叶对生;叶柄长5-15mm;叶片纸质;椭圆状卵形或卵形,长5-11.5cm,宽2-3.5cm,先端短渐尖,尖头钝,基部阔楔形或近圆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干时灰而带紫,全缘或有不明显的波状圆齿;侧脉每边5-7条。穗状花序顶生,稀生于上部叶腋;花序轴长达30cm,不分枝;苞片对生,其内有花1-3朵;小苞片微小,长1-2mm;萼深5裂,裂片线状披针形,长约5mm;花冠长4.2cm,白色或淡红色,前裂片基部有红色斑点,冠管长约3cm,喉部稍扩大,冠檐前裂片椭圆形,长约1cm,先端钝;发育雄蕊花丝长2mm,花药长约1.5mm,不育雄蕊微小,与发育雄蕊的花丝分离;子房被微柔毛,花柱长约3.1cm,被微柔毛。蒴果棒形,长1.9-2cm。种子4颗,表面呈脑纹状。花期夏、秋等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林下或旷野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功能主治
通经活络。主风湿痹痛;关节活动不利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密纹薄芝
- 菱叶
- 三叶金锦香
- 两面针
- 鸡血藤
- 黑大豆皮
- 堵喇
- 安息香
- 见风消
- 鞭叶耳蕨
- 两面青
- 马草
- 碧桃干
- 小白撑
- 长梗千里光
- 蚌粉
- 马鞍藤
- 香桂皮
- 棕榈子
- 莪术
- 鱼肠草
- 蝈蝈
- 珠芽半支
- 绿包藤
- 皂角刺
- 逼血雷
- 浮尸草
- 大石枣
- 地灵根
- 龙船花根
- 莎木面
- 野木鱼
- 黑壳楠
- 牛舌草
- 落葵花
- 白花丹
- 鳖甲
- 龙利叶
- 卵叶蜘蛛抱蛋
- 金老梅根
- 中南星
- 多裂委陵菜
- 三角泡
- 片姜黄
- 竹鼠子牙
- 江珧柱
- 炮仗筒
- 青棉花藤根
- 小果蕗蕨
- 剑麻
- 百脉根
- 木耳
- 滇海水仙花
- 锥连栎
- 花红叶
- 苎麻根
- 山羊血
- 水前草
- 食茱萸
- 茴香
- 胡桃根
- 八角枫根
- 灵芝
- 篦子草
- 广金钱草
- 田螺
- 蛇葡萄
- 海带根
- 迎山红
- 榼藤子
- 棒棒木
- 狗肉
- 海金沙
- 蜀葵花
- 刺瓜米草
- 辫子草根
- 苦茄
- 野茄树
- 水葫芦根
- 鲤鱼肠
- 镰羽贯众
- 苦蒿
- 结血蒿
- 石凤丹
- 连钱草
- 骆驼蓬子
- 赛番红花
- 路路通
- 辣根菜
- 咖啡
- 猪肝
- 镰片假毛蕨
- 蛇接骨
- 胖大海
- 黑老头
- 棕树心
- 连翘
- 蓝锭果
- 鲮鲤
- 鲤鱼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