禾叶墨斛
《中华本草》:禾叶墨斛
拼音注音
Hé Yè Mò Hú
英文名
Herb of Grassleaf Eria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禾叶毛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ria graminifolia Lindl.采收和储藏:7-8月采集全草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禾叶毛兰,多年生附生草本,高15-20cm。根茎匍匐,淡褐色,上部生须根。假鳞茎近似于普通的茎,圆柱形,成列聚生于根茎上。顶生叶2-6枚,叶片禾叶状,长达16cm,宽1-1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成鞘抱茎,全缘,上面深绿色,背面淡绿色。总状花序直立,1-3个腋生,与叶近等长,花多数;花序轴密被褐色柔毛;花苞片卵形,花瓣和萼片白色,近等长;中萼片长圆形,长约8mm,宽2mm,先端钝;侧萼片近镰形,宽3mm;萼囊小,圆形;花瓣狭长圆形,宽1.5mm,先端钝,唇瓣白色带黄色斑点,短于花瓣,3裂,侧裂片叉开,长圆形,中裂片近扁圆形,具1条高褶片,先端细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2000-2500m的树上或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西北部、西藏。
性味
甘;寒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益胃阴;生津液。主热病伤津;口干烦渴;病后虚热;胃酸缺乏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禾叶墨斛
拼音注音
Hé Yè Mò Hú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兰科植物禾叶墨斛的全草。7~8月采收。
原形态
草本,丛生,高15~20厘米。根茎匍匐,淡褐色,上部生须根。茎直立,具4~5个鞘状苞片,绿色,顶部生叶3~5片,禾叶状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基部成鞘抱茎。穗状花序腋生,1~3枝,花序梗有绒毛,花小,白色,花被片外面有绒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田野草丛较潮湿处。
性味
甘淡,寒。
功能主治
滋阴益胃,生津液。治热病伤津,口干烦渴,病后虚热,胃酸缺乏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铁杆蒿
- 野山楂
- 秧青
- 福参叶
- 猴楠
- 桂子
- 大籽蒿
- 漆叶
- 鼬瓣花根
- 乌头附子尖
- 假百合
- 广金钱草
- 大麦
- 清沙草
- 菱茎
- 点地梅
- 金刷把
- 金老梅根
- 圆叶锦葵
- 乌榄树皮
- 随手香
- 前胡
- 黄麻灰
- 桑霜
- 荛花根
- 甘露子
- 乌梢蛇
- 野菠菜
- 赤车使者根
- 藏鮡胆
- 伞形梅笠草
- 女金芦
- 金刚藤
- 鹿蹄肉
- 花锚
- 菜头肾
- 马钱子
- 光头前胡
- 粟奴
- 红升麻
- 山油柑果实
- 泡掌筒
- 夜明砂
- 蛤仔壳
- 麻柳叶
- 红钉耙藤
- 马桑寄生
- 大避债蛾
- 牛西西
- 长白鱼鳞松
- 荷莲豆菜
- 接骨树皮
- 楮叶
- 狗肉
- 三角泡
- 橙皮
- 薏苡根
- 三叶槭根
- 东北羊角芹
- 塌菜
- 乌桕
- 黄颔蛇骨
- 铰剪藤
- 滇西风毛菊
- 西藏角蒿
- 狗屎花根
- 鲤鱼目
- 蜂斗菜
- 岩景天
- 披麻草根
- 山楂叶
- 中南星
- 梗花雀梅藤
- 桦革裥菌
- 制何首乌
- 枣槟榔
- 银叶柳
- 九里根
- 半春莲
- 黄杨叶
- 毛花洋地黄
- 密花轮环藤
- 蜂乳
- 地磨薯
- 一碗水
- 土人参叶
- 凤尾七
- 核桃青龙皮
- 长尾复叶耳蕨
- 柞木皮
- 湖北麦冬
- 牛背鹭
- 熊胆
- 团叶鳞始蕨
- 臭藤子
- 戟形石韦
- 山峰西番莲
- 糙叶树皮
- 蒺藜
- 红敷地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