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棘针
《中华本草》:水棘针
拼音注音
Shuǐ Jí Zhēn
别名
山油子、土荆芥、细叶山紫苏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水棘针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ethystea caerulea L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水棘针,一年生草本,高0.3-1m。呈金字塔形分枝。茎呈四棱,紫色或紫灰色,被疏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0.7-2cm,紫色或紫绿色,具狭翅;叶片纸质或近膜质,三角形或近卵形,3深裂,裂片披针形,边缘具粗齿;叶片上面绿色,微被柔毛,下面色淡,无毛,中肋隆起。圆锥花序由聚伞花序所组成;苞叶与茎叶同形,较小;小苞片线形;花萼钟形,外面被乳头状突起及腺毛,内面无毛,具10脉,其中脉隆起,萼齿5,三角形,渐尖,边缘具缘毛,果时花萼增大;花冠蓝色或紫蓝色,冠筒藏于花萼内或略长出花萼,外面无毛,冠檐二唇形,外面 被腺毛,上唇2裂,长圆状卵形或卵形,下唇略大,3裂,中裂片近圆形;雄蕊4,前对能育;后对为退化雄蕊,着生于下唇基部,花芽时内卷,花时向后伸长,花丝细弱,无毛,花药2室,纵裂,成熟后贯通为1室;花柱细弱,先端不相等2浅裂;花盘环状,具相等浅裂片。小坚果呈倒卵状三棱形,背面具网纹,腹面具棱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田边旷野、沙地河不滩、路边及溪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及吉林、辽宁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山东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及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6-羟基本犀草素(6-hydroxy luteolin),8-羟基木犀草素(8-hydroxy luteolin)及木犀草素(luteolin)等黄酮类化合物。
性味
味辛;性平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疏风解表;宣肺平喘。主感冒;咳嗽气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禾叶墨斛
- 四方草
- 土牛党七
- 霸王根
- 茅瓜
- 刀豆根
- 金老梅根
- 苦蒿
- 山漆树
- 铁扇子
- 桑鳸
- 山蒜
- 短茎独活
- 蓑衣莲
- 甜瓜
- 毛罗勒
- 食盐
- 云南金莲花
- 水红花子
- 鹦哥花藤
- 独叶一枝花
- 黑豆衣
- 锦香草叶
- 罗星草
- 裸柱菊
- 猪笼草
- 毒芹根
- 地胆草
- 毛嘴签
- 紫茉莉根
- 山腊梅
- 猫耳朵草
- 竹节菜
- 对叶油麻叶
- 瓠子
- 野冬菊
- 血藤
- 接骨紫菀
- 苦木根
- 椎连栎
- 香草兰
- 柘木白皮
- 皱叶鼠李
- 短腺小米草
- 庵 (艹闾)子
- 饱饭花枝叶
- 高粱根
- 谷皮藤
- 青榨槭
- 半边藕
- 中华赛爵床
- 龙须藤
- 蕨
- 向日葵花托
- 姜三七
- 苹果叶
- 苦瓜子
- 败酱草
- 鲮鱼
- 钓杆柴
- 青蒿
- 虎骨胶
- 牛角瓜
- 凹朴皮
- 齿叶橐吾
- 小萹蓄
- 雁肪
- 小茜草
- 獐牙菜
- 香橼根
- 蛾眉石凤丹
- 苦楝皮
- 蒲圻贝母
- 雀头血
- 鼻血草
- 祖司麻
- 长松
- 阿尔泰扭藿香
- 龙牙楤木果
- 鹿皮
- 绒仙人球
- 舌状蜈蚣藻
- 福建柏
- 茖葱
- 莪术
- 土常山
- 青酒缸根
- 牛心茄子
- 八角枫根
- 蚌兰叶
- 人头七
- 麻牛膝
- 黎豆
- 紫茎
- 骨碎补毛
- 红花山牵牛
- 鳖甲
- 蜂蝇
- 铜牛皮
- 蚕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