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椿
《中华本草》:红椿
拼音注音
Hónɡ Chū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楝科植物红椿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oona ciliata Roem.[T.sureni auct.non(B1.)Roem.]采收和储藏:春季挖取根部,刮去外面栓皮,以木捶轻捶之,使皮部与木质部分离,再行剥取,并宜仰面晒干,否则易发霉发黑。
原形态
红椿 落叶或近常绿乔木,高达30m。树皮深绿色至黑褐色;小枝干时红色,具皮孔。偶数羽状复叶,长30-40cm,叶柄长6-10cm;小叶6-12对,对生或近对生,叶柄长8-12mm;叶片披针形、卵状或长圆状披针形,先端急渐尖,基部不等,一侧圆,另一侧楔形,上侧稍长,全缘,叶背面沿叶脉处和脉腋内具束毛;侧脉纤细。花两性,圆锥花序与叶近等长,被微柔毛。花白色,具短柄;萼片卵圆形,外面被微柔毛,有缘毛;花瓣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,边缘具缘毛;雄蕊5,花药比花丝短,无假雄蕊;花柱和子房密被粗毛,花柱短于子房室;子房5室。蒴果椭圆状长圆形,长2-2.5cm,无皮孔。种子两端具翅,通常上翅比下翅长。花期4-5月,果熟期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60-1550m的沟谷林内或河旁村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涩;微寒
功能主治
清热燥湿;收涩;杀虫。主久泻;久痢;肠风便血;崩漏;带下;遗精;白浊;疳积;蛔虫;疮癣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研末调敷。
注意
脾胃虚寒、泻痢初起及肾阴亏虚之崩带者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鳗鳔
- 禾叶墨斛
- 红参
- 桦树皮
- 槲实仁
- 红杉皮
- 红田乌草
- 海螵蛸
- 海通
- 红敷地发
- 海康钩粉草
- 桦菌芝
- 红果楠
- 核桃青龙皮
- 核桃楸果
- 红根
- 红根草
- 海蛇
- 狐肠
- 红活麻
- 海州常山
- 红丝线
- 河豚目
- 海参
- 滑叶木通
- 禾虫
- 桦叶葡萄根皮
- 海木
- 海藻石
- 湖广草
- 红景天
- 海铁树
- 海鳗头
- 海鹞鱼
- 红厚壳
- 河乌
- 海人草
- 红牛毛刺
- 海红
- 海蓬子
- 大扁竹兰
- 水百合
- 海蝰
- 槐枝
- 红木耳
- 红毛草
- 狐头
- 红五加
- 海杧果
- 海红豆
- 海韭菜
- 火炮草果
- 旱柳
- 旱田草
- 红叶甘橿
- 红小麻
- 海南砂仁
- 红白二丸
- 红天葵
- 狐胆
- 瓠子子
- 红土子皮
- 河套大黄
- 红毛走马胎
- 红泽兰
- 山芙蓉
- 海蛤壳
- 海鳝
- 灰菜
- 盒果藤
- 禾叶风毛菊
- 红牛尾七
- 海龟
- 滑叶跌打
- 红叶藤
- 红梗草
- 海决明
- 海石鳖
- 海蟹壳
- 湖北楤木
- 旱水仙根
- 河豚
- 海州骨碎补
- 海牛
- 海狗肾
- 海芙蓉
- 火炭母草
- 红孩儿
- 灰毛婆婆纳
- 红头翁
- 海柳
- 红头草
- 红毛毡
- 海门冬
- 湖北地黄
- 红扁藤
- 海底柏
- 海柏
- 桦褶孔
- 河豚鱼肝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