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麸子根
《*辞典》:盐麸子根
拼音注音
Yán Fū Zǐ Gēn
别名
文蛤根、五倍根、泡木根、耳八蜈蚣(《分类草药性》)。
出处
《日华子本草》
来源
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树根。四时可采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盐麸子"条。
化学成分
含抗菌性物质。
性味
酸咸,凉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味酸咸,性平。"
②《四川本草》:"性凉,味酸。"
③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苦涩。"
归经
《闽东本草》:"入脾、肾二经。"
功能主治
去风,化湿,消肿,软坚。治感冒发热,咳嗽,腹泻,水肿,风湿痹癌,跌打伤肿,乳痈,癣疮,消酒毒。
①《日华子本草》:"消酒毒。"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咳嗽,消肿,贴痒子、跌打损伤,调末治癣疮。"
③《岭南采药录》:"消肿散毒。煎水洗小儿烂头疡,能止痒;治乳痈,脚抽筋症,跌打伤肿痛,俱煎水洗之;以之浸酒,止痛,去瘀、生新。"
④《陆川本草》:"收敛解毒。治盗汗,蛇咬或蜈蚣伤。"
⑤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治癍痧,热性腹痛,腹泻。"
⑥《重庆草药》:"去风解毒。治小儿缩阴症,配他药治九子痒。"
⑦《闽东本草》:"健脾化湿,强筋补肾。治风湿痹痛,四肢酸软,腹胀腰痛,痰饮咳嗽,水肿,血崩。"
⑧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凉血降火,去瘀生新,治麻疹,感冒发热,咳嗽带血;跌打骨折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。外用:捣敷、研末调敷或煎水洗。
复方
①治咳嗽出血:盐肤水根一两半至二两。合猪肉炖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②治腹泻:盐肤木根水煎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③治慢性痢疾:五倍子根五钱,苍耳草根五钱,臭草根、黄豆、生姜各一钱。煨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④治水肿:盐肤木根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⑤治腰骨酸痛,风湿性关节痛:盐肤木鲜根一两,猪脊椎骨或脚节不拘量。酌加水、酒各半炖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⑥治骨折:盐肤木根、前胡。捣烂敷伤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⑦治瘰疬:盐肤木根、破凉伞、凌霄根、酒槽,共捣烂敷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⑧治疟疾:盐肤木根煎汁加红糖服。(《野生药植图说》)
⑨治麻疹不易出或出而不进:盐肤木根切片,取三钱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⑩治毒蛇咬伤:盐肤木鲜根二两。水煎,加醋少许内服,余下的药液洗伤口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临床应用
治疗冠心病:取盐肤木根茎制成煎剂,日服3次,每次10毫开(含生药5钱),总疗程4~8周。观察50例,对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8%(其中显效占34%,改善占54%),以对胸闷、心前区堵塞感的改善较为明显;有典型心绞痛者12例,治后基本消失者4例,改善者5例,无效者3例。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4%,尤以对单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改善较为明显,32例的总有效率达71%;对左或右束枝传导阻滞之心电图则基本无效。临床上无降压作用。个别病例服药后感轻微口干,少数病例有大便干燥,未见其他不良反应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香草
- 玉簪根
- 盐蛇
- 羊外肾
- 洋葱
- 玉珊瑚根
- 蛇百子
- 绳藻
- 沙漏芦
- 山鸡
- 宿苞豆
- 扇叶人字果
- 厚朴子
- 牙新渊
- 粤瓦韦
- 沙前胡
- 柠鸡儿
- 龙须草
- 湿生扁蕾
- 生等[藏药名]
- 散血子
- 落地生根
- 山荷叶
- 砂仁
- 天文草
- 山麻根
- 腺花香茶菜
- 大黑蒿
- 手参
- 打虫果
- 山黄杨子
- 虎肚
- 散血藤
- 鼠李
- 鱼香草
- 野鸡肉
- 八角枫花
- 山风
- 玉米黑霉
- 兴安毛连菜花
- 石龙芮
- 粟糖
- 溲疏
- 鳍蓟
- 粟芽
- 沙柳
- 山蒿
- 盐麸子
- 水麦冬
- 山香果
- 烟草
- 菅
- 玉铃花
- 山苦荬
- 猫儿黄金菊
- 狮子七
- 山马鞭草
- 萤火
- 白地紫菀
- 沙生风毛菊
- 莳萝苗
- 山藿香
- 山蟹
- 山飘儿草
- 山莴苣
- 焰爵床
- 涩梨
- 伯乐树
- 三加
- 山茴芹
- 山道年蒿
- 山苦草
- 水鬼蕉
- 石刷把
- 紫檀
- 玉帘
- 石蜡红
- 水麻
- 碎骨子
- 玉竹
- 玉山芎穷
- 柄马勃
- 庵摩勒
- 连翘
- 白花灯笼
- 山蛩虫
- 山麻杆
- 金鱼藤
- 水藿香
- 地胆
- 三叶乌蔹莓
- 益母草
- 岩蜈蚣
- 八仙过海
- 蓑草
- 沙糖根
- 八月札
- 麻腐
- 燕窠土
- 山鸡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