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 > 健康  >  中药材大全   »  石莼

石莼
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石莼

拼音注音
Shí Chún
别名
石被、纸菜、海莴苣、海白菜、绿菜、猪母菜、青菜婆
英文名
Ulva
出处
出自《本草拾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石莼科植物石莼、孔石莼、裂片石莼的藻体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lva lactuca L.;Ulva pertusa Kjellm.;Ulva fasciata Delile
采收和储藏:冬、春二季采收。
原形态
1.石莼 藻体淡黄绿色,高10-40cm。体膜质,由两层细胞组成,近似卵形,边缘常略有波状皱褶,或呈宽广的叶片状,中部厚约45μm左右,近基部厚约120-140μm。细胞不规则排列,直径10-20μm,切面为亚方形,每个细胞有一杯状叶绿体和1-3个淀粉核。
2.孔石莼 幼藻黄绿色,逐渐长成蓝绿色,片状,高10-40cm。单生或2-3株丛生,藻体变异较大,有卵形、椭圆形、披针形及圆形等,边缘皱褶稍呈波状,膜质。两层细胞,厚约70μm,近基部厚约130-180μm,甚至可达500μm。藻体上有大小不等的孔,随着藻体生长,几个小孔可成为较大的孔,最后形成不规则的裂片。细胞横切面可见垂直延伸,长为宽的2-3倍。固着器盘状,无柄。
3.裂片石莼 藻体暗绿色,一般高10-12cm,也可达60cm。不规则二叉分裂。裂片似舌状或线状,边缘不规则波状或钝齿状。膜质,厚70-80μ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长在海湾内,中、低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。
2.生长在中、低潮带及大干潮线附近的岩石上或石沼中。
3.生长在风浪较小的中潮带岩石上或低潮带石沼中。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浙江至广东、海南沿岸;黄海、渤海沿岸较少。
2.我国沿海均有分布,辽宁、山东较多,但由北向南逐渐稀少。
3.分布于福建南部、台湾及广东沿海。
形状
性状鉴别 (1)石莼 藻体淡绿色或绿色,呈不规则的团块状。水浸展平后,味状体近卵形,边缘常略有波状皱褶。表面稍有白霜。质极松软,膜质,极易破碎。气微、味淡。[br](2)孔石莼 叶状体卵形、披针形或近圆 形,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孔,或不规则的裂片,边缘皱缩,略呈波状。[br](3)裂片石莼 叶状体不规则二叉分裂形成或多或少的舌状或线状裂片,边缘平滑或具不规则的齿状突起,有时亦呈波状。[br]显微鉴别 石莼 叶状体横切面:由两层细胞组成;细胞表面观,长径21-24μm,短径12-15μm,横切面为近方形,长径21-24μm,短径9-20μm。每个细胞含有细胞核、杯状叶绿体及1-3个淀粉核。
化学成分
1.石莼 藻体含杂多糖(heteropolysaccharide),糖蛋白(glycoprotein),蛋白质(protein),脂肪(fat),粗纤维(crude fiber),甘露糖(mannose),半乳糖(galactose)。还含28-异岩藻甾醇(28-isofucosterol),环木菠萝烯醇(cycloartenol),24-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(24-methylene cycloartanol),5-燕麦甾烯醇(△\5-avenasterol),麦角甾醇(ergosterol),二甲基-β-丙酸噻亭(dimethyl-β-propiothetin)等。又含多种元素:碳,钠,钾,钙,镁,锶,磷,钡,铁,锌,锰,铜,镍,钼,铅,铯,镉。[br]2.孔石莼 藻体含硫酸多糖(sulfated polysaccharide),蛋白质,戊聚糖(pentosan),又含氨基酸,乙酸(acetic acid),丙酸(prepionic acid),丁酸(butvric acid),缬草酸(valeric acid),以及肉豆蔻酸(myristic acid),棕榈酸(palmitic acid),亚麻酸(linolenic acid)等脂肪酸,另含挥发性成分:葛缕酮(carvone),糠醛(furfural),苯甲醛(benzaldehyde),丙醛(propanal),柠檬醛(citral),茴香醛(anisaldehyde),香草醛(vanillin),异香草醛(isovanillin),桂皮醛(cinnamic aldehyde),香茅醛(citronellol),异松油烯(terpinolene),α-蒎烯(α-pinene),柠檬烯(limonene),黄樟醚(safrole),对聚伞药素(p-cymene),桉叶素(cineole),丁香油酚(eugenol),芳樟醇(linalool),α-松油醇(α-terpinoeol),十五醛(pentadecanol),8,11,14-十七碳-三烯醛(8,11,14-heptadecatrienal),8-十七碳烯醛(8-heptadecenal),7,10,13-十六碳三烯醛(7,10,13-hexadecatrienal),(Z,Z)-8,11-十七碳二烯醛[(Z,Z)-8,11-heptadecadienal]。还含有1'-O-棕榈酰基-3'-O-(6-O-α-D-半乳糖基-β-D-半乳糖基)甘油[1'-O-palmitoyl-3'-O-(6-O-α-D-galactopyrano-syl-β-D-galactopyranosyl)glycerol],1'-O-棕榈酰基-3'-O-(6-磺基-O-α-D-吡喃异鼠李糖基)甘油[1'-O-palmitoyl-3'-O-(6-sulfo-O-α-D-quinovopyranosyl)glycerol],1,2-二脂酰甘油基-4'-0-(N,N,N-三甲基)高丝氨酸[1,2-diacylglyceryl-4'-O-(N,N,N-trimethyl)homoserine],二半乳糖基二脂酰基甘油(digalactosyldiacylglycerol),28-异岩藻甾醇(28-isofucosterol),顺-7-十七碳烯(cis-7-heptadecene),胆甾醇(cholesterol),24-亚甲基胆甾醇(24-methylene cholesterol),植醇(phytol),棕榈酸,(2R)-羟基-十六碳酸[(2R)-hydroxy-hexadecanoic acid],2-氧代-十六碳酸(2-oxo-hexadecanoic acid)。[br]3.裂片石莼 藻体含异岩藻甾醇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大褐马尾藻甾醇(saringosterol)及-β-谷甾醇 β-D-葡萄糖甙(β-sitosterol-β-D-glucoside),十七碳酸(heptadecanoic acid),肉豆蔻酸(myristic acid),硬脂酸(stearic acid),棕榈酸,油酸(olkeic acid),山萮酸(behenic acid)和十五碳酸(pentadecanoic acid),另外还含有齐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,以及甘氨酸(glycine),亮氨酸(leucine),赖氨酸(lysine),鸟氨酸(ornithine),磺基丙氨酸(cysteic acid),胱氨酸(cystine),蛋氨酸(methionine),苯丙氨酸(phenylalanine),酪氨酸(tyrosine),组氨酸(histidine),羟基脯氨酸(hydroxyproline),脯氨酸(proline),色氨酸(tryptophane),α,β-丙氨酸(α-andβ-alanine)。
药理作用
石莼提取物对番木瓜蛋白酶处理过的人红细胞有凝血作用,该凝血作用能被L-岩藻糖 及乙二胺四乙酸(EDTA)所抑制,但对热不敏感,60℃时仍能保持活性,但低Ph则会使其失活。它对不同血型凝集强度不同,O型最强,其次为B>A>AB。孔石莼加入鱼饲料中,可命名太阳鱼类Acanthopagrus总脂蛋白的57%提高到67.6%。从孔石莼中提取出一种腺苷,具负性肌力作用,其减弱心肌收缩的作用不受β-阻滞剂普萘洛尔和α-阻滞剂酚妥拉明的影响,故认为它对心肌的抑制不是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的。
性味
甘;咸;寒;平;无毒
归经
入肾经
功能主治
利水消肿;软坚化痰;清热解毒。主水肿;颈淋巴结肿大;瘿瘤;高血压;喉炎;疮疖;急、慢性肠胃炎;疳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孕妇及脾胃虚寒,内有湿滞者慎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下水,利小便。
2.《海药本草》:主风秘不通,五鬲气,并小便不利,脐下结气,宜煮汁饮之。胡人多用治耳(耳一作疳)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*辞典》:石莼

拼音注音
Shí Chún
别名
石被(《连江县志》),纸菜(《广东新语》),海莴苣(《中国植物图鉴》),海白菜(《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石莼科植物石莼孔石莼叶状体。冬、春二季采收。
原形态
①石莼,又名:菜石莼。 藻体黄绿色,长10~30厘米,可达40厘米。体近似卵形,边缘常略有波状,或呈广宽的叶片状。体厚在45微米上下。 生长在海湾内,中潮带及低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。分布浙江至广东海南岛沿岸;黄渤海沿岸稀少。 ②孔石莼 藻体深绿色,呈椭圆形、卵形、披针形或圆形叶片状,扁平如纸,厚约70微米,近基部厚约130~180微米,长径自10厘米~1米,边缘略有皱或稍呈波状。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。基部有盘状固着器,其附近有同心圈的皱纹,无柄或不明显。 生长在中潮带及低潮带和大干潮线附近的岩石上。分布辽宁、河北、山东和江苏等地沿海,长江以南的东海和南海沿岸也有生长,但由北向南逐渐稀少。
生境分布
产广东、福建等地。
形状
干燥叶状体呈不规则的团状物,质极松软,甚薄,极易破碎。
化学成分
①石莼干品含水分11.51,灰分51.11(二氧化硅、钙、镁、钠、氯等),氮0.58,蛋白质3.61,粗纤维6.89,氯化钠10.55%。 尚含酸性多糖和糖醛酸、廿二碳五烯酸、28-异岩藻甾醇、环木菠萝烯醇,24-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,和二甲基-β-丙酸噻亭。 ②孔石莼含蛋白质16.03,脂肪0.23,戊聚糖12.27和可溶性非氮物质64.49%;灰分21.67%(中有钠4.9、钾2.9、硅1.7、磷0.6、铝0.8、铁1.6、钙1.8、镁22.1、硫17.8%);又含氨基酸、乙酸、丙酸、丁酸、戊酸,以及十四酸、十六酸、亚麻酸等脂肪酸,丙烯酸、葛缕醛、糠醛、苯甲醛、丙醛、柠檬醛、茴香醛、香荚兰醛、异香荚兰醛、桂皮醛、香茅醛、异松油烯、α-蒎烯、柠檬烯、黄樟醚、对聚伞花素、桉叶素、丁香油酚、芳樟醇、α-松油醇、生物素和维生素B12。
性味
《本草拾遗》:"味甘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下水,利小便。" ②《海药本草》:"主风秘不通,五鬲气,并小便不利,脐下结气,宜煮汁饮之。胡人多用治耳(’耳’一作’疳’)疾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