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角叶风毛菊
《中华本草》:三角叶风毛菊
拼音注音
Sān Jiǎo Yè Fēnɡ Máo Jú
别名
白牛蒡根、毛叶威灵仙、大叶防风、翻白叶、猪蹄叉、白紫菀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三角叶风毛菊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ussurea deltoidea (DC.) C. B. Clarke [Aplataxis deltoidea DC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。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三角叶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,高80-150cm。茎枝被蛛丝状绵毛和糠秕状短毛。叶互生;叶片长圆形、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,长20-25cm,不裂或提琴状羽裂,侧裂片1-2对,顶部裂片大,先端渐尖,基部下延成楔形的翼,边缘有粗锯齿,上部叶渐小,全部叶上面有糠秕状毛,下面密被灰白色柔毛;上部叶柄具翅。头状花序单生枝顶,直径1-4cm,总苞宽钟状,长约1.5cm,总苞片外面被蛛丝状绵毛;管状小花,多数,长2-4mm,具4棱,顶端有具齿的小冠,冠毛白色,羽毛状。花期8-9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缘、山坡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台湾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湿;通经络;健脾消疳。主风湿痹痛;白带过多;腹泻;痢疾;小儿疳积;胃寒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;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三角叶风毛菊
别名
白牛蒡根、翻白叶、毛叶威灵仙、大叶防风
来源
菊科三角叶风毛菊Saussurea deltoidea (DC.) C. B. Clarke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台湾、华东、华中、华南、西南各省。
性味
淡,微温。有香气。
功能主治
健脾消疳,催乳,祛风湿,通经络。主治产后乳少,白带过多,消化不良,腹胀,小儿疳积,骨折,病后体虚,并治胃寒痛,风湿骨痛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外用全草适量,配方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灰藋子
- 刷把草根
- 丝瓜络
- 山桃树皮
- 海龟胶
- 使君子叶
- 山皮条
- 丝瓜蒂
- 海鹞鱼尾刺
- 湖北地黄
- 山椒草
- 火炮草果
- 山芝麻
- 火焰子
- 山梅花根皮
- 灰蓟
- 安息香
- 花红叶
- 海马
- 三铃子
- 三叶排草
- 山玉兰
- 丝棉木
- 灰藋
- 海鳝
- 火炭母草根
- 棕叶芦
- 黄鼠狼
- 海金沙草
- 伸筋草
- 山楂
- 山肉桂
- 火炭母草
- 山红稗
- 环草
- 三颗针
- 九管血
- 石荠宁
- 山胡椒根
- 山棯叶
- 丝瓜根
- 山柏
- 湖北海棠
- 火把花
- 山柑算盘子
- 海蛤壳
- 狐头
- 山梗菜
- 海韭菜
- 三叶莲
- 湖北楤木
- 火绒草
- 上山虎
- 灰叶南蛇藤
- 三蕊草
- 黄泡子
- 刷把草
- 山柳菊
- 狐肝
- 蝴蝶藤
- 伞梗虎耳草
- 山玉桂
- 三裂叶犁头尖
- 草玉梅
- 三果木皮
- 琥珀
- 猴闼子
- 山珊瑚
- 紫铜矿
- 环纹苦乳菇
- 灰绿水苎麻
- 海豘鱼
- 三羽叉蕨
- 山核桃
- 海鹞鱼齿
- 三条筋
- 山矾花
- 三枝枪
- 山核桃皮
- 山漆树
- 山牛毛毡
- 鹿角
- 石莽草
- 使君子
- 环草石斛
- 山毛藓
- 棕榈根
- 海鳗卵
- 灰凤梨
- 十姊妹
- 湖瓜草
- 山慈姑花
- 山枇杷
- 上树咳
- 湖北海棠根
- 鲨鱼油
- 杨梅树
- 栗子
- 仙掌子
- 金钱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