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牡丹子
《*辞典》:野牡丹子
拼音注音
Yě Mǔ Dān Zǐ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果实。秋后果实成熟时采收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野牡丹"条。
性味
《福建中草药》:"淡,平。"
功能主治
治子宫出血,乳汁稀少。
复方
①治子宫出血:野牡丹子五钱,炒黑煎水服。(《陆川本草》)
②治乳稀少:野牡丹干果五钱,或加穿山甲三钱,通草二钱,猪脚一节,水炖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野牡丹子
拼音注音
Yě Mǔ Dān Zǐ
别名
豹牙郎子
英文名
Fruit of Common Melastoma
出处
出自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野壮丹的果实或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lastoma candidum D. Don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0.5-1.5m。茎印四棱形或近圆柱形,茎、叶柄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5-15mm;叶片坚纸质,卵形或广卵形,长4-10cm,宽2-6cm,先端急尖,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,全缘,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;基出脉7条。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,近头状,有花3-5朵,稀单生,基部具叶状总苞2;苞片、花梗及花萼密被鳞片产太糙伏毛;花梗长3-20mm;花5数,花萼长约2.2cm,裂片卵形或略宽,与萼管等长或略长,先端渐尖,两面均被毛;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,倒卵形,长3-4cm,先端圆形,密被缘毛;雄蕊5长5短,长者药隔基部伸长,弯曲,末端2深裂,短者药室基部具一对小瘤;子房半下位,5室,密被糙伏毛,先端具一圈刚毛。蒴果坛状球形,与宿存萼贴生,长1-1.5cm,直径8-12mm,密被鳞片状糙伏毛;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。花期5-7月,果期10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约120m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开阔的灌草丛中,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财及福建、台湾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功能主治
活血止血;通经下乳。主崩漏;痛经;经闭;难产;产后腹痛;乳汁不通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研末泡酒。
复方
①治子宫出血:野牡丹子五钱,炒黑煎水服。(《陆川本草》)②治乳稀少:野牡丹干果五钱,或加穿山甲三钱,通草二钱,猪脚一节,水炖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叶槭根
- 三尖杉根
- 三角泡
- 野料豆
- 三方草
- 野扁豆
- 三叶排草
- 三色堇
- 野粟
- 三楞筋骨草
- 野芋
- 野毛金莲
- 野猪头骨
- 野罂粟壳
- 郁李仁
- 三张叶
- 丝棉木叶
- 山麻
- 三钻风
- 伞莎草
- 野槟榔
- 丝瓜皮
- 裕民贝母
- 野塘蒿
- 丝瓜花
- 野兔脑
- 三对节
- 三对叶丹参
- 远志
- 野木耳菜
- 绿百合
- 野决明
- 丝瓜络
- 舞草
- 越南樟皮
- 野丁香
- 野桂皮
- 三枝枪
- 上山龙
- 十二槐花
- 野樱桃
- 丝带蕨
- 丝绵
- 伸筋藤
- 头花杜鹃
- 刺竹笋
- 山蚂蝗
- 桑椹子
- 猪肺
- 胡桃壳
- 山萝卜
- 红花酢浆草
- 蛇含
- 山香
- 石床
- 杉蔓石松
- 云南希草
- 山尖菜
- 渐尖毛蕨
- 猴骨
- 节节茶
- 沙枣胶
- 石决明
- 石吊兰
- 水白蜡树皮
- 山白果根
- 刺黄柏叶
- 红血藤
- 树扁竹
- 红木香
- 一点红
- 山莴苣
- 山马豆根
- 山风
- 山黄杨子
- 石刁柏
- 山乌龟
- 红孩儿
- 石椒草
- 刺猬皮
- 胡萝卜叶
- 火炭母草
- 樟柳头
- 石苁蓉
- 刺蜜
- 黄刺皮
- 滑石粉
- 石蚕
- 柿漆
- 山橙
- 铅灰
- 辛参
- 蓑草
- 何首乌
- 番荔枝叶
- 香果树
- 大杜鹃
- 棱子芹根
- 繸瓣珍珠菜
- 羊屎条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