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绵
《*辞典》:丝绵
拼音注音
Sī Mián
别名
绵(《本草拾遗》),蚕绵(《医林纂要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用蚕茧下脚经精炼、扯松的制成品。
功能主治
治吐血,衄血,便血,血崩,痔疮,外伤出血,聤耳,冻疮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新绵一两,烧为黑末,酒下,主五痔。""衣中故绵絮主卒下血及惊(金)疮出血不止,取一握,煮汁温服之。"
②《纲目》:"绵灰主吐血,衄血,下血,崩中,赤白带下,疳疮,脐疮,聤耳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烧灰存性敷冻疮,补龟裂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烧存性入散剂,0.5~1钱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撒或调敷。
复方
①治吐血,衄血:好绵烧灰,打面糊。入清酒调服之。(《普济方》)
②治肺损吐血:新绵(烧灰,研)、黄明胶(炙燥,捣末)。上二味等分,研匀。每服一钱匕,临卧糯米饮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绵胶散)
③治吐血、咯血:新绵一两(烧灰),黄明胶(炙令燥)、黄柏(去粗皮,蜜炙,为末)各一两.上三味细研。每服一钱匕,地黄汁、糯米饭相和调下,食后临卧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绵灰散)
④治血崩不止:好绵、妇人头发(共烧存性)、百草霜等分。为末。每服三钱,温酒下,或加棕灰。(《纲目》)
⑤治聤耳,脓血出不止:故绵烧灰为末,绵裹纳耳中。(《圣惠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翻天红
- 天泡子
- 齿瓣延胡索
- 花木通
- 窄叶大戟
- 山槟榔
- 薤叶
- 栝楼茎叶
- 鹧鸪血
- 黄果茄
- 舒戛千里光
- 苦木
- 虎筋
- 珊瑚藻
- 疔毒草
- 单刀根
- 葎草根
- 独活
- 铁藤根
- 金兰
- 罗汉松根皮
- 大木通
- 黑皮青木香
- 水鸡油
- 乌尼参
- 防风
- 鹅脚板根
- 阴蚼
- 甘肃棘豆
- 梨木灰
- 椰根
- 球兰
- 鳖肉
- 白龙头
- 樟树叶
- 香鼬
- 野鸦椿根
- 罗汉果
- 土碎补
- 牛含水
- 雀
- 白薇
- 海桐花
- 锈钉子
- 錾菜
- 龙牙楤木果
- 雉尾
- 紫椿
- 甜瓜子
- 扭序花
- 臭茉莉
- 水泽兰
- 桑叶露
- 蓝花龙胆
- 光叶地不容
- 皂荚叶
- 中间骨牌蕨
- 雅红隆
- 地柏树
- 白背叶
- 羊脑
- 蜢臂兰
- 槲皮
- 毛冬瓜叶
- 豌豆
- 大九股牛
- 索骨丹
- 家白蚁
- 大独叶草
- 花拐藤根
- 鲈鱼
- 卫矛
- 匙叶龙胆
- 紫金血藤
- 九牛造
- 乌桕
- 天山雪莲花
- 信石
- 金箔
- 狗爪樟
- 橘红珠
- 野苦瓜
- 蜀葵子
- 榠樝
- 岩茴香
- 自然铜
- 干蕨鸡
- 女娄菜
- 苍山黄堇
- 粉瘤菌
- 铜绿
- 坠桃草
- 榄仁树皮
- 三花枪刀药根
- 抓地龙
- 丁香蓼根
- 龙骨莲
- 玄台
- 红叶树子
- 小红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