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绵
《*辞典》:丝绵
拼音注音
Sī Mián
别名
绵(《本草拾遗》),蚕绵(《医林纂要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用蚕茧下脚经精炼、扯松的制成品。
功能主治
治吐血,衄血,便血,血崩,痔疮,外伤出血,聤耳,冻疮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新绵一两,烧为黑末,酒下,主五痔。""衣中故绵絮主卒下血及惊(金)疮出血不止,取一握,煮汁温服之。"
②《纲目》:"绵灰主吐血,衄血,下血,崩中,赤白带下,疳疮,脐疮,聤耳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烧灰存性敷冻疮,补龟裂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烧存性入散剂,0.5~1钱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撒或调敷。
复方
①治吐血,衄血:好绵烧灰,打面糊。入清酒调服之。(《普济方》)
②治肺损吐血:新绵(烧灰,研)、黄明胶(炙燥,捣末)。上二味等分,研匀。每服一钱匕,临卧糯米饮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绵胶散)
③治吐血、咯血:新绵一两(烧灰),黄明胶(炙令燥)、黄柏(去粗皮,蜜炙,为末)各一两.上三味细研。每服一钱匕,地黄汁、糯米饭相和调下,食后临卧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绵灰散)
④治血崩不止:好绵、妇人头发(共烧存性)、百草霜等分。为末。每服三钱,温酒下,或加棕灰。(《纲目》)
⑤治聤耳,脓血出不止:故绵烧灰为末,绵裹纳耳中。(《圣惠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软骨过山龙
- 人面子叶
- 蕤核
- 紫荆木
- 三加皮
- 丝茅七
- 绒仙人球
- 鳞衣草
- 皮哨子
- 丝绵木
- 十二槐花
- 热带灵芝
- 茸毛木蓝
- 软丝藻
- 三叉凤尾蕨
- 三叶乌蔹莓
- 三品一枝花
- 三角草
- 三色堇
- 十八症
- 三头灯心草
- 十大功劳叶
- 茯神木
- 瑞连草
- 热痱草
- 丝瓜
- 香樟
- 伤寒头
- 双叶金枪
- 绒背蓟
- 海蕴
- 揉白叶
- 人血七
- 书带蕨
- 上石田螺
- 软皮树
- 无患子
- 箬叶
- 通天连
- 钓兰
- 肉爬皂
- 长瓦韦
- 雷公橘
- 三出叶委陵菜
- 人参条
- 柔毛艾纳香
- 瑞香
- 三白草
- 榕树叶
- 伞杨
- 十字苔草
- 丝瓜花
- 瑞香狼毒
- 鼠肝
- 山道年蒿
- 假芫茜
- 土藁本
- 唐古特马尿泡
- 商陆叶
- 蜈蚣萍
- 繁缕
- 栀子叶
- 紫芋
- 紫背草根
- 蓖麻子
- 苦苣苔
- 覆盆子叶
- 地柏叶
- 海胆
- 绿盐
- 乳腐
- 黑心姜
- 紫背草
- 鹈鹕嘴
- 石豇豆
- 阿魏侧耳
- 乳白香青
- 蒲草根
- 黑蒿
- 蒲圻贝母
- 都拉
- 麻黄
- 天文草
- 网脉山龙眼
- 菠萝根叶
- 鹰爪花果
- 鬼箭羽
- 鼠脂
- 白毛委陵菜
- 鼠李
- 水罗伞
- 泡桐树皮
- 风箱树
- 柱果木榄果
- 藜
- 三面刀
- 石寄生
- 四楞蒿
- 玳瑁肉
- 香毛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