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枇杷
《中华本草》:山枇杷
拼音注音
Shān Pí Pá
别名
野枇杷
英文名
Fruit of Franchet Holly
出处
出自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冬青科植物山枇杷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ex franchetiana Lose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采收,拣净杂质,去果柄,晒干。
原形态
山枇杷 常绿乔木或灌木,高3-6m。小枝黑褐色,当年枝有纵棱。叶互生;叶柄长6-12mm;叶片薄革质,倒卵状椭圆形,长椭圆形至倒披外形,长7-12.5cm,宽1.7-3.5cm,边缘有细锯齿,先端锐尖,基部楔形。花白色,芳香4数;雄花1-3朵成聚伞小花序,不孕雄蕊圆锥形,先端钝形;雌花单一,花萼杯形,裂片卵状三角形,先端钝尖成圆形,长约1mm,有稀疏的硬毛,花瓣长椭圆状卵形,长约2mm,不孕雄蕊较花冠短,雌蕊与花冠等长,子房卵形,柱头盘状,4裂。果球形,柱头宿存,成熟时红色,直径约6mm,有纵沟;分核4颗。花期春季,果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生长山区疏林阳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;平
归经
脾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消肺;通乳;祛风。主瘰疬;乳少;风湿麻木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炖肉。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瘰疬痒子,风湿麻木。2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清肺,解热,下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山枇杷
拼音注音
Shān Pí Pá
别名
野枇杷、川鄂冬青
来源
冬青科山枇杷Ilex franchetiana Loes.,以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。
性味
涩,平。
功能主治
降气平喘,敛肺止咳。主治久咳气喘,咳痰带血。
用法用量
1~2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山枇杷
拼音注音
Shān Pí Pá
别名
野枇杷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。
出处
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为冬青科植物山枇杷的果实。夏,秋间采集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或灌木,高3~6米。小枝黑褐色,当年的枝有棱角。叶互生,薄革质,倒卵状椭圆形、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,长7~12.6厘米,宽1.7~3.5厘米,边缘有细锯齿,先端锐尖,基部楔形;叶柄长6~12毫米。花白色,芳香,4数;雄花1~3朵成聚伞小花序,花冠轮状;不孕雌蕊圆锥形,先端钝形。雌花单1,花萼杯形,裂片卵状三角形,先端钝尖或圆形,长1毫米,有稀疏的硬毛;花瓣长椭圆状卵形,长2毫米;不孕雄蕊较花冠为短;雌蕊与花冠等长,子房卵形,柱头盘状,4裂,冠形。果球形,柱头宿存,成熟时红色,直径6毫米,有纵沟;分核4颗。花期春季。
本植物的叶(山枇杷叶)、根(山枇杷根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区疏林阳处。分布湖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功能主治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瘰疬痒子,风湿麻木。"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清肺,解热,下乳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炖肉,7~10枚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凤尾蕉花
- 棱枝卫矛
- 金星草
- 落新妇根
- 枇杷花
- 芹花
- 树葫芦
- 凤仙花
- 小狗脊
- 广西莲座蕨
- 信石
- 角蒿
- 七里香
- 毛茛
- 莲雾根
- 蓝花石参
- 铁仔
- 蓝实
- 水百合
- 两栖蓼
- 毛轴碎米蕨
- 刺叶楤木
- 大发表
- 心叶忽布
- 莲房
- 野茉莉
- 百部还魂
- 羚羊角
- 两面针
- 毛蕊花
- 小通草
- 挖耳草根
- 斯里兰卡肉桂
- 高山大戟
- 麻风树
- 细叶香桂
- 粉团花
- 巴豆油
- 黄藤叶
- 黄花补血草
- 芸苔子
- 刺黄柏茎叶
- 榔榆茎叶
- 豺皮樟
- 栀子花
- 绛梨木
- 无风自动草
- 银白杨叶
- 猬脑
- 天麻子
- 山丹
- 芦花
- 小叶枇杷
- 树甘草
- 带鱼
- 扇子七
- 茺蔚子
- 蝮蛇骨
- 甘遂
- 圆瓣冷水花
- 粟芽
- 苦刺
- 野扁豆
- 粟米
- 金沸草
- 灰贯众
- 荔枝核
- 花酸苔
- 黄明胶
- 雪下红
- 阴(句黾)
- 橙子皮
- 大叶樱叶
- 地锦草
- 大叶千里光
- 野猪胆
- 山核桃
- 兰香草
- 蛇含石
- 松寄生
- 石楠
- 青药
- 桂花枝
- 云南红豆蔻
- 小苦参
- 薇籽
- 水半夏
- 莱菔子
- 球穗花千斤拔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桦叶荚蒾
- 石头菜
- 单肾草
- 山绿茶
- 油鸭
- 野洋烟根
- 红管药
- 木槿根
- 细芦子藤
- 蜀葵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