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沥
《中华本草》:桑沥
拼音注音
Sānɡ Lì
别名
桑油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桑的枝条经烧灼后沥出的液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rus alba L.采收和储藏:取较粗枝条,将两端架起,中间加火烤,收集两端滴出的液汁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3-15m。树皮灰白色,有条状浅裂;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,纤维性强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l-2.5cm;叶片卵形或宽卵形,长5-20cm,宽4-10cm,先端锐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,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,上面无毛,有光泽,下面脉上有短毛,腋间有毛,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,背面较明显;托叶披针形,早落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雌、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,腋生;雌花序长l-2cm,被毛,总花梗长5-10mm;雄花序长1-2.5cm,下垂,略被细毛;雄花具花被片4,雄蕊4,中央有不育的雌蕊;雌花具花被片4,基部合生,柱头2裂。瘦果,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,长l-2.5cm,初时绿色,成熟后变肉质、黑紫色或红色。种子小。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丘陵、山坡、村旁、田野等外,多为人工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吕为淡黄棕色的澄明液体,略带粘稠性。气清香,味微苦、甘。
性味
甘;性凉
炮制
《万氏家抄方》:取桑油法,鲜桑木捶碎,装入瓶内,用一瓶盖口,倒埋土中,搪火煨之,油自滴下,贮罐听用。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祛风止痉;清热解毒。主破伤风;皮肤疮疥
用法用量
内服:5-10ml。外用:涂搽。
复方
①治破伤中风: 桑沥、好酒,对和温服,以醉为度,醒,服消风散。 (《摘元方》)②治小儿身面烂疮:轻粉、雄黄各五钱,猪胆一个,滑石一两,硫黄五钱,穿山甲十五片(炙),凤凰退(烧存性)五钱。为末,用桑油、猪胆汁调,绢包擦之。 (《纲目拾遗》)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治大风疮疥,生眉发。
临床应用
治疗破伤风。取直径3cm、长约lm的桑校一段,将两端架起,中间加火烤,收集两端滴出的桑校油备用。成人每次10ml(加糖少许),日服3次,服后出汗;新生儿日服3-4次,每次l-2ml,至症状消失为止。口服困难者改用针剂,每日肌注2次,每次7ml。如口服使痉挛加重者,可采用注射器滴入的办法服药;对镇静作用不明显的患者,可适量给以镇静剂,如冬眠1号或10露水合氢醛等;脱水患者酌情补液;对体温高、白细胞增多,创面或肺部并发感染者,给予青霉素治疗。共治17例,15例痊愈,2例无效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桑沥
拼音注音
Sānɡ Lì
别名
桑油(《万氏家抄方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桑科植物桑的枝条,经烧灼后沥出的汁液。
制法
《万氏家抄方》:"取桑油法,鲜桑木捶碎,装入瓶内,用一瓶盖口,倒埋土中,煻火煨之,油自滴下,贮罐听用。"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治大风疮疥,生眉发。"
复方
①治破伤中风:桑沥、好酒,对和温服,以醉为度,醒,服消风散。(《摘元方》)
②治小儿身面烂疮:轻粉、雄黄各五钱,猪胆一个,滑石一两,硫黄五钱,穿山甲十五片(炙),凤凰退(烧存性)五钱。为末,用桑油、猪胆汁调,绢包擦之。(《纲目拾遗》)
临床应用
治疗破伤风:取直径3厘米、长约1米的桑枝一段,将两端架起,中间加火烤,收集两端滴出的桑枝油备用。成人每次10毫升(加糖少许),日服3次,服后出汗;新生儿日服3~4次,每次1~2毫升,至症状消失为止。口服困难者改用针剂,每日肌注2次,每次4毫升。如口服使痉挛加重者,可采用注射器滴入的办法服药;对镇静作用不明显的患者,可适量给以镇静剂,如冬眠1号或10%水合氯醛等;脱水患者酌情补液;对体温高、白细胞增多,创面或肺部并发感染者,给予青霉素治疗。共治17例,15例痊愈,2例无效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萝藦
- 石栗子
- 水棘针
- 海鳗鳔
- 石龙胆
- 砂茴香子
- 红果楠
- 红椿
- 桑黄
- 水前草
- 合萌根
- 禾叶墨斛
- 桦菌芝
- 石凉伞
- 华卫矛
- 水朝阳
- 散血芹
- 穇子
- 水黄杨木
- 桦树皮
- 珊瑚
- 桑瘿
- 华山矾根
- 水茄冬
- 红杉皮
- 山药藤
- 石螃蟹
- 栓皮栎
- 槲实仁
- 石榴叶
- 化橘红
- 桦木皮
- 石龙芮
- 核桃楸皮
- 石上铁角蕨
- 红胡豆七
- 湖北海棠根
- 灰叶根
- 涩梨
- 槲叶
- 山郎木叶
- 獾肉
- 红云草
- 水塔花叶
- 水折耳
- 水芦荻根
- 狮子七
- 红毛蛇
- 华风车子
- 搜山虎
- 沙梨
- 沙漠嘎
- 桑寄生
- 海月壳
- 红穿破石
- 鳝鱼血
- 鹿草
- 湖北地黄
- 山鸡腿
- 红扁藤
- 河豚鱼肝油
- 海柏
- 海螺
- 山龙眼
- 桑霜
- 海底柏
- 红孩儿
- 海芙蓉
- 水枇杷叶
- 水玉簪
- 火炭母草
- 柿漆
- 山蛩虫
- 水稻清
- 山麻杆
- 山黄麻根
- 红花刺参
- 山香
- 狐狸尾
- 杉蔓石松
- 桦革裥菌
- 桑椹子
- 红毛悬钩子
- 红水芋
- 山萝卜
- 柿霜
- 桑根
- 山莴苣
- 水白蜡树皮
- 海鹞鱼齿
- 山铁树
- 杉寄生
- 红寒药
- 树扁竹
- 红木香
- 桑椹酒
- 灰毛婆婆纳
- 海柳
- 山苦草
- 山藿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