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仙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水仙
拼音注音
Shuǐ Xiān
别名
水仙花
来源
石蒜科水仙属植物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. var. chinensis Roem.,以鳞茎入药。春秋采集,洗去泥沙,开水烫后,切片晒干或鲜用。
性味
苦、辛,寒。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散结消肿。用于腮腺炎,痈疖疔毒初起红肿热痛。
用法用量
3~4钱。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水仙
拼音注音
Shuǐ Xiān
别名
金盏银台
英文名
Bulbus Narcissi Chinensis
来源
为石蒜科植物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.var. chinensis Roem.的鳞茎。春、秋采挖较佳。将鳞茎挖起后,截去苗茎、须根,用开水潦后,晒干;或纵切成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叶基生,扁平直立,质厚,长30~45cm,宽1~1.8cm,先端钝,全缘,上面粉绿色。花茎扁平,约与叶等到长;花4~8朵,排列成伞形花序,花香,直径2。5~3cm,花被高脚碟形,裂片倒卵形,扩展而外反,白色;副花冠浅杯状,淡黄色;雄蕊6;子房下位。蒴果胞背开裂,由绿色转至棕色。花期冬季,果期次年4~5月。
生境分布
多栽培于花圃、家庭中。主产广东、福建。
形状
鳞茎呈圆形,或微呈锥形,直径4~5cm。外面包裹一层棕褐色的膜质外皮,扯开后,内心为多数相互包裹的白色瓣片(鳞片)。质地轻。
化学成分
含伪石蒜碱(pseudolycorine)、石蒜碱(lycorine)、多花水仙碱(tazettine)、漳州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。
性味
性寒,味甘、苦;有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排脓消肿。用于痈肿疮毒、虫咬、乳痈、鱼骨鲠喉。
备注
水仙的花亦供药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尖杉根
- 香橼叶
- 白花蛇头
- 黄大豆
- 狗毛草
- 猩猩木
- 杧果钉
- 九节风
- 岩豇豆
- 黄花母
- 红皮
- 红花鹅掌柴
- 芦花
- 百脉根
- 大叶藤
- 豆腐渣
- 文竹
- 豆腐渣果
- 大叶香荠菜
- 金花菜
- 高山唐松草
- 黄蜀葵
- 虻虫
- 椿叶
- 太子参
- 地苏木
- 地绵绵
- 太白艾
- 太白三七
- 寄居蟹
- 满山白
- 栗
- 露水草
- 仙鹤草
- 东北堇菜
- 鹿蹄肉
- 丢了棒
- 地梭罗
- 藏报春
- 沉香曲
- 海鹞鱼肝
- 水贯众
- 一匹绸
- 红升麻根
- 牛胆参
- 大树跌打
- 狗筋蔓
- 翅子木
- 夏枯草露
- 牛齿
- 大树甘草
- 南方荚蒾
- 茶绒
- 韩信草
- 虾子草
- 蜜环菌
- 橘红珠
- 地骨皮
- 榆树
- 绿叶五味子
- 灯台菜
- 鹅掌金星草
- 黄栌
- 拟缺香茶菜
- 八宝镇心丹
- 美丽胡枝子
- 龙角
- 山货榔
- 玉蜀黍根
- 黄杨子
- 夜香牛
- 大花柳叶菜
- 蘽根
- 鮧鱼
- 扶栘木皮
- 蘼芜
- 水团花
- 赤楠
- 猫胡子花
- 赤芍药
- 油鱼
- 风车儿
- 海鳗
- 光果南蛇藤
- 水晶花
- 尿泡草
- 紫藤子
- 黄牛毛藓
- 鼠曲草
- 寸节七
- 线叶蓟
- 细叶藤柑
- 菖蒲叶
- 水茄冬果
- 小团叶根
- 冬瓜
- 黑水鸡
- 万年青叶
- 刚竹
- 大苞叶千斤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