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香草
《*辞典》:山香草
拼音注音
Shān Xiānɡ Cǎo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山香草的全草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约60~90厘米。茎直立,方形,带紫色,密被短柔毛。叶对生;有柄;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3~9厘米,宽1.5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下延至柄,边缘具粗钝齿,下面密被短绒毛。聚伞花序集成圆锥花序式,对生于茎顶及叶腋;花萼钟状,外被短柔毛;花冠紫色,唇形,冠筒基部收缩。小坚果圆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草坡、路旁。分布贵州、浙江等地。
性味
辛,温。
功能主治
驱风除湿,舒筋活络。
复方
①治感冒头痛:山香草一两。煨水服。
②治风湿筋骨痛:山香草三两。泡酒一斤,早晚各服一两。
③治关节痛:山香草半斤。煨水洗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牛毛藓
- 山高粱
- 小白棉
- 地麻黄
- 鸐雉
- 蒙自草胡椒
- 双花鞘花
- 山枝根
- 丢了棒
- 黄皮根
- 四叶葎
- 禾虫
- 海铁树
- 滑叶木通
- 番石榴子
- 消毒药
- 枫柳皮
- 和血丹
- 小金挖耳
- 橡木皮
- 小麦麸
- 海人草
- 甘紫菜
- 黄瓜霜
- 带刺马鞭
- 小叶昏鸡头
- 柳叶绣球菊
- 木通根
- 小扁豆根
- 一匹绸
- 劲直酢浆草
- 黄羊油
- 橡实壳
- 蛤仔
- 大风艾
- 山黄麻根
- 小筋骨藤
- 蓝天草
- 榄仁树子
- 心叶风毛菊
- 柴胡
- 猪肺
- 变色红菇
- 梗通草
- 黄筒花
- 四方拳草
- 羊胆
- 小粘药
- 山慈菇
- 四叶萝芙木
- 米碎木皮
- 蝴蝶暗消
- 莽草根
- 曼陀罗根
- 小紫含笑
- 豆腐渣果根
- 大榆蘑
- 水凤仙
- 芸薹子
- 乌当归
- 胡枝子
- 杏仁防风
- 槭叶草
- 石椒草
- 山芝麻
- 青竹标根
- 卵叶蜘蛛抱蛋
- 大叶藻
- 莨菪根
- 铺山燕
- 大昏鸡头
- 蛇含
- 铁角凤尾草
- 对叶油麻叶
- 新疆羌活
- 土瓜狼毒
- 小旋鸡尾
- 欧泽芹
- 湿鼠曲草
- 黄缅桂果
- 水丁香
- 待宵草
- 地瓜藤
- 小叶榕
- 天胡荽
- 虎骨胶
- 山壳骨
- 蚕茧草
- 小悬钩子
- 对对参
- 海决明
- 东北鼢鼠
- 大叶樟
- 黄斑龙胆
- 红背马蓝
- 密马
- 甜瓜皮
- 莼
- 鹿皮
- 异叶米口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