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扫光
《中华本草》:一扫光
拼音注音
Yì Sǎo Guānɡ
英文名
Herb of Twinflower Groundsel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双花千里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necio dianthus Franch.[Cacalia diantha (Franch.) Hand.-Mazz.]采收和储藏:7-9月采收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又花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,高达1m。地下茎粗壮。地上茎常弯折,上部有直立长分枝,密被白色短柔毛。叶互生;具细长叶柄,叶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4-20cm,宽1-6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乃至近心形,边缘有细密的浅锯齿,下面色浅,两面近无毛,或下面沿脉被短微毛,羽状脉4-5对,上部叶较小,条状披针形。头状花序,多数,近无梗,排列成复伞房状,生于上部叶腋和茎端,有数厘米长的伞房花序梗;数个伞房花序丁于茎端又排列成圆锥花序;总苞筒状,长4-5mm;总苞片4个,条形,先端钝,稍被行,基部被绵毛;花全为管状,管状花1-3个,通常2个,黄色;无舌状花。瘦果,圆柱形,长约3mm;冠毛浅红褐色,长约4m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、林缘溪岸及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祛风除湿;活血通络。主急性结膜炎;疮疖;皮炎;风湿骨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一扫光
拼音注音
Yì Sǎo Guānɡ
来源
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双花千里光Seneeio dianthus Franch.,以全草入药。秋季采集全草,切段晒干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祛风湿,止痒。用于急性结膜炎,疮疖,皮炎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1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一扫光
拼音注音
Yì Sǎo Guānɡ
别名
榆古兴噶尔布(藏名)。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一扫光的全草。7~9月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达80厘米。茎直立,上部分枝,全株被白色短柔毛。叶互生,长圆形至广披针形,长4~12厘米,宽1~3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规则的三角形锯齿;有叶柄。头状花序组成圆锥花序,顶生,总苞片1列;花黄色,舌状花极退化,管状花两性。瘦果具长冠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草地及灌木丛中,分布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,清热解毒,止痒,治急性结膜炎,疮疖,皮炎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万病回春》卷七:一扫光
制法
上为细末。
功能主治
治小儿头上肥疮。
用法用量
香油调搽。
摘录
《万病回春》卷七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练芽
- 头顶一颗珠
- 小叶寄树兰
- 云支花
- 薄柱草
- 光刺长突球
- 鹅肉
- 铧头草
- 铁灯兔耳风
- 铁骨银参
- 竹柏
- 草乌
- 黄连
- 牡蒿
- 牡荆
- 香蕉根
- 花叶秋海棠
- 野粟
- 六月青
- 白背小报春
- 石荠苎
- 火焰兰
- 野木瓜果
- 紫荆桠
- 棣棠花
- 藤茶
- 复生草
- 金丝莲
- 石芥菜
- 红石耳
- 小飞扬草
- 金石斛
- 风车藤
- 枸骨根
- 白鹅膏
- 水茄冬叶
- 一点血
- 红筷子冠毛
- 大叶拿身草
- 大叶蛇总管
- 野西瓜苗
- 麦斛
- 耳草
- 蔓荆子叶
- 滚龙草
- 一颗血
- 五味藤
- 常春卫矛
- 野丹参
- 金鸡豇豆
- 土贝母
- 赤楠
- 黄花紫堇
- 三羽叉蕨
- 虎掌南星
- 野靛
- 鳑魮鱼
- 青脚莲
- 猕猴梨叶
- 细葛缕子
- 蕙兰
- 丝棉木叶
- 小火草
- 宝盖草
- 小叶买麻藤
- 广防风
- 河口莲座蕨
- 清沙草
- 老蜗生
- 白鸡屎藤
- 五代同堂
- 兔子毛
- 细叶十大功劳
- 秀丽槭
- 羊蹄暗消
- 小地柏
- 鹅绒藤
- 紫茎牙痛草
- 野漆树根
- 穿肠草
- 扁豆根
- 李树胶
- 荚囊蕨
- 无患子中仁
- 杜父鱼
- 豹皮樟
- 水塔花叶
- 白菖
- 泽泻实
- 山吴萸果
- 黄耆茎叶
- 蜂蜜
- 西南水芹
- 石莼
- 沼生柳叶菜
- 豌豆
- 菠萝皮
- 水马桑
- 蕨麻
- 九里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