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生藤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寄生藤
拼音注音
Jì Shēnɡ Ténɡ
别名
上树酸藤、大叶酸藤、黄藤、堂仙公、酸藤公
来源
檀香科寄生藤Henslowia frutescens Champ.,以全株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东、广西。
性味
微甘、苦、涩,平。
功能主治
疏风解热,除湿。主治流行性感冒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外用适量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寄生藤
拼音注音
Jì Shēnɡ Ténɡ
别名
藤香、入地寄生、熊胆藤、左扭香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列子、藤酸公、青藤公(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)。
出处
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来源
为植香科植物寄生藤的全株。全年可采,多鲜用。
原形态
寄生性灌木,直立或藤本状,长2~8米,枝有纵纹和黑褐色皮孔。叶互生,近肉质,倒卵形或椭四形,长3~7厘米,宽1.5~2.5厘米,基部渐狭而下延,两而无毛,基出脉3条。花小,单性,雌雄异株:雄花球形,径不及2毫米,数朵集成腋牛小伞形花序;花萼5,裂片三角形:雄蕊5,生于裂片基部;雌花单生于叶腋,卵形,子房下位,一室。核果卵形,黄褐色,长约1厘米,花期冬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灌木丛中,寄生于其他植物的地下茎或根上。分布我国南部各省区。
功能主治
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散血,消肿,止痛。治刀伤,跌打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寄生藤
拼音注音
Jì Shēnɡ Ténɡ
别名
入地寄生、熊胆藤、左扭香、藤香、青藤公
出处
出自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檀香料植物寄生藤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endrotrophe frutesces(Champ.ex Benth.)Danser[Henslowia frutescens Champ.ex Benth.;Dufrenoya frutesces (Chanp.)Sstauffer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多鲜用。
原形态
木质藤本,常呈灌木状。枝三棱形,扭曲。叶厚,多少软革质;叶柄长0.5-1cm;扁平,叶片倒卵形至阔椭圆形,长3-7cm,宽2-4.5cm,先端圆钝,有短尖,基部收狭而下延成叶柄,基出脉3条。花通常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球形,长约2mm,5-6朵集成聚伞状花序;小苞片近离生,偶呈总苞状;花梗长约1.5mm;花被5裂,裂片三角形,在雄蕊背后有疏毛一撮,花药室圆形;花盘5裂;雌花或两性花;通常单生;雌花,短圆柱状,花柱短小,柱头不分裂,锥尖形;两花,卵形。核果卵形或卵圆形带红色,长1-1.2cm,先端有内拱形约宿存花被,成熟时棕黄色至红褐色。花期1-3月,果期6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甘;苦;涩;性平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疏风清热;活血止痛。主流行性感冒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散血,消肿,止痛。治刀伤,跌打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郁金香
- 蝤蛑
- 野猪外肾
- 灯台莲
- 白粉蝶
- 杜鹃花叶
- 杜楝
- 杜衡
- 野火绳
- 白淋草
- 淡竹壳
- 纤齿卫矛
- 独脚金
- 独椒
- 白背杨
- 白杜鹃花
- 灯笼花
- 迎山红
- 滇苦菜
- 滇獐牙菜
- 白花油麻藤
- 黄明胶
- 黑头草
- 杜仲
- 滇白药子
- 水团花根
- 灯心草根
- 水晶花
- 狗枣子
- 白芥
- 黄鲴鱼
- 麦斛
- 麻油
- 甘蓝
- 茸草
- 苦草
- 罐子草
- 青海鸢尾子
- 水罗伞
- 蝤蛴
- 黑花韭
- 水将军
- 水茴香藻
- 水茄冬叶
- 水朝阳根
- 玉铃花
- 三七叶
- 鸢根
- 马皮
- 狗胆
- 狗尾花
- 青杠膏
- 葛粉
- 玉簪
- 甘西鼠尾
- 羊外肾
- 人参条
- 铅灰
- 马鬃
- 青葙花
- 黑骨走马
- 青蛙
- 黄颡鱼涎
- 水苦荬果实
- 水枇杷叶
- 麻栎
- 水稻清乳汁
- 水底龙
- 青蛙胆
- 青钱柳叶
- 黑塔子根
- 夜吹箫
- 粗叶耳草
- 黑芝
- 饺剪藤
- 岩松鼠骨
- 橄榄露
- 贯众
- 鹅肠草
- 红楤木
- 黑沙蒿
- 过山枫
- 构树
- 玉蜀黍叶
- 飞来鹤
- 鳖甲胶
- 海龟
- 凹头苋
- 马蔺叶
- 两广瘤足蕨
- 尖舌苣苔
- 水獭
- 无缝珠
- 梭子蟹
- 黄麻梗虫
- 葛蕈
- 金盏草
- 黄花地桃花
- 青檀香
- 刺果甘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