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黄荆根
《中华本草》:臭黄荆根
拼音注音
Chòu Huánɡ Jīnɡ Gēn
英文名
Root of Privet-like Premna
出处
出自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.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臭黄荆,灌木,植株高1-3m。多分枝,细弱,幼时有短柔毛,老时无毛。单叶对生;有短柄或近无柄;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,长1.5-8cm,宽1-3cm,基部楔形,全缘或中部有3-5钝齿,先端急尖至尾状尖,两面疏生柔毛,背面有紫红色腺点。聚伞花序顶生,呈圆锥花序状,被柔毛,长3.5-6cm,宽2-3cm;花萼杯状,长约2mm,5浅裂,裂片长约1mm,圆形或三角形;花冠黄色,长3-5mm,两面均被茸毛和黄色腺点,先端4裂,略呈二唇形,上唇1裂片宽,先端截平或微凹,下唇3裂片稍不相等;雄蕊4,2枚稍长;子房无毛,上部有黄色腺点。核果倒卵球形,长2.5-5mm,宽2.5-4mm。花、果期5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000m的山坡林中或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归经
脾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;利湿。主痢疾;痔疮;脱肛;牙痛;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
复方
①治红白痢疾:臭黄荆根、红斑鸠窝各一两。煎水服。②治虚肿:臭黄荆根四两,小茴香根一两。炖肉吃。③治痔疮:臭黄荆根、八月瓜根、黑丁香根(鲜)各一斤。切成片,炖猪大肠头服。五天一剂,治愈为限。(选方出《重庆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清火,治牙痛。2.《四川中药志》:除风湿,清邪热。治痢疾曰久肿胀,痔疮,脱肛,牙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臭黄荆根
拼音注音
Chòu Huánɡ Jīnɡ Gēn
出处
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为马鞭草科植物臭黄荆的根。9~10月采。
性味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性凉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凉,味苦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久痢,虚肿,痔疮,脱肛,牙痛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清火,治牙痛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除风湿,清邪热。治痢疾日久肿胀,痔疮,脱肛,牙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;或炖肉。
复方
①治红白痢疾:臭黄荆根、红斑鸠窝各一两。煎水服。
②治虚肿:臭黄荆根四两,小茴香根一两。炖肉吃。
③治痔疮:臭黄荆根、八月瓜根、黑丁香根(鲜)各一斤。切成片,炖猪大肠头服。五天一剂,治愈为限。(选方出《重庆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驴肉
- 鬣羚骨
- 苍白秤钩风
- 臭藤子
- 辽东栎
- 全蝎
- 白首乌
- 墨汁鬼伞
- 辣椒
- 翠羽草
- 零陵香
- 茶子心
- 卡密
- 臭牡丹根
- 百日草
- 百部
- 臭草
- 鳞叶藓
- 铃兰
- 白辣蓼
- 镰片假毛蕨
- 白蘑
- 陆英果实
- 骆驼肉
- 白茅针
- 虎胆
- 白蔹
- 百尾笋
- 鳞花草
- 白苞筋骨草
- 零余子
- 白菖
- 脆蛇
- 脆骨风
- 驴阴茎
- 穿山龙
- 孔雀草
- 连香树
- 驴头
- 骆驼毛
- 昆明堵喇
- 粗叶木叶
- 穿心草
- 白龙头
- 白郎花
- 臭节草根
- 隆萼当归根
- 穿心莲
- 驴耳朵草
- 臭茉莉叶
- 驴蹄草
- 白鹤菌
- 百味参
- 白马阴茎
- 百蕊草根
- 白蔻
- 孔雀尾
- 镰羽贯众
- 苍白过路黄
- 驴蹄
- 鲈鱼
- 孔公孽
- 翅柄铁线蕨
- 白贝
- 轮叶八宝
- 苍条鱼鳖
- 镰萼虾脊兰
- 粗毛蹄盖蕨
- 无患子中仁
- 赤瓟根
- 臭黄荆子
- 蝮蛇骨
- 看麦娘
- 八月瓜
- 牛耳大黄
- 牛筋果
- 铁箭岩陀
- 苦芥
- 长梗玄参
- 挖耳子草
- 芙蓉菊根
- 苦甘草
- 脓见愁
- 香胶木
- 汝兰
- 香苏草
- 豹皮菇
- 苦楝花
- 牛蒡茎叶
- 猪骨
- 翡翠
- 龙珠根
- 猪毛七
- 饭团藤
- 荜茇
- 小叶莲
- 长圆叶艾纳香
- 苦竹根
- 樝子
- 姊妹树